一九一八年丰子恺的老师李叔同出家为弘一法师。四月中旬弘一入山修梵前师徒三人合影留念。左为李叔同的学生刘质平,右为丰子恺。
1918年秋,弘一大师辞去浙江一师的工作到杭州虎跑寺出家,号演音,字弘一。弘一的出家对丰子恺思想的影响很大。丰子恺也自此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1927年11月,弘一大师来到上海,在丰子恺家里住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对丰子恺来说十分难得,丰子恺与弘一大师朝夕相处,其乐融融。丰子恺在《缘》一文中也曾描述过那段难忘的岁月。
由于丰子恺受到弘一大师人格魅力的熏染,以及从弘一大师那里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他便在1927年农历九月廿六日丰子恺生日这天,拜弘一大师为师皈依佛教。弘一大师为丰子恺取法名“婴行”。弘一大师赴闽后不久,丰子恺便在故乡石门湾建起了缘缘堂。抗战爆发后,丰子恺不得已弃堂避寇内地,开始了艰苦而漫长的逃难生活。丰子恺虽然率领一家老小逃难内地,但他仍记挂着弘一大师。1938年7月初,他在桂林写了一封信给远在福建的弘一大师,希望大师能够来内地与自己一起生活。弘一大师收到此信后,虽为丰子恺的一片诚心所感动,但他仍决定留在闽南。他给丰子恺的回信中说道:“朽人年来已老态日增,不久即往生极乐。故于今春在泉州及惠安尽力弘法,近在漳州亦尔。犹如夕阳,殷红绚彩,瞬即西沉。吾生亦尔,世寿将尽,聊作最后纪念……”
丰子恺跟从弘一大师皈依佛门之后,为祝贺弘一法师50岁生日,与弘一法师合作,创作《护生画集》。由丰子恺绘画,弘一法师题字,共50幅,有庆生之意。十年后,丰子恺又创作了《护生画集续集》共六十幅画,这是为祝贺弘一法师六十岁生日而作。
丰子恺对弘一大师无比尊敬,在弘一大师圆寂后,他总是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弘一大师。1942年10月13日弘一大师在泉州圆寂。丰子恺收到电报后,悲伤地沉默了几十分钟。然后,他发了一个愿,为弘一大师画像一百幅。这回画弘一大师像,他自认是心最诚而情最切的。
在弘一大师身上,丰子恺学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弘一大师是个顶认真的人,丰子恺做任何事也一丝不苟;弘一大师注重人格修养,认为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丰子恺一生都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而且认为“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弘一大师皈依佛教,慈悲为怀,丰子恺也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画中,不仅对人,就连对小猫小鸟,柳枝梅花都充满了温柔。可以说,弘一大师的一言一行,对丰子恺的为人处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丰子恺对弘一大师怀有深厚情感的原因。
编辑:李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