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渠县发现战国秦汉时期的特大型遗址
四川渠县发现战国秦汉时期的特大型遗址
渠县汉阙承载东汉豪族兴衰史
渠县现存6处7座汉阙,分布在土溪和岩峰两个乡镇,是全国汉阙分布最多、最密集的地区。同时,渠县部分区域还残存大量的汉阙残件和少量的石像生(编者注: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的统称)。
渠县汉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专家称,汉阙是墓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渠县汉阙仅被作为一个建筑形态进行研究,而未被纳入墓园进行整体研究。
为弄清渠县汉阙的墓园布局,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现存的6处汉阙进行了勘探,基本弄清了墓阙、神道和墓葬的关系,为渠县汉阙的整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012年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渠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渠县青神乡发现石人的周边区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量的阙残件,为进一步解析早期墓前石刻提供了重要线索。可以说,渠县汉阙承载了川东地区东汉豪族的兴衰史。
城坝遗址或与巴王侯有直接关系
城坝遗址位于渠县土溪镇渠江东岸,是目前发现的川东地区最大的巴文化遗存。这里文化内涵丰富、延续时间较长,早在战国时期就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被考古界公认是川东地区晚期巴文化的代表。城坝遗址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以来,城坝遗址陆续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的文章称,这批青铜器与涪陵小田溪墓葬出土器物较为接近,可能与战国晚期至西汉初的巴王侯有着直接的关系。
1990年重庆市博物馆联合原达县地区和渠县文物管理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200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达州市文物管理所和渠县文物管理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西汉早中期的遗存。
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达州市文物管理所和渠县文物管理所,在该遗址范围内发现并确认了郭家台城址,为进一步研究川东地区早期文明提供了重要线索。
历次考古发现,城坝遗址主要包括城址、战国晚期至西汉墓葬区、东汉砖室墓群、房屋基址、灰坑、汉井等。
但是,截至目前,城坝遗址的发掘面积仅不到300平方米,对于分布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的大遗址来说,很多谜底尚待解开。
汉阙和城坝吸引全国考古界目光
渠县汉阙和城坝遗址埋藏的诸多秘密,正吸引着全国文物考古界的目光。2013年6月2日至6月4日,25名全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和秦汉史专家汇集渠县,参加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渠县人民政府举办的“秦汉历史考古大家渠县行活动”。
这些历史考古大家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四川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堡台西汉墓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美国佛罗里达国家大学、《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等权威机构。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的文章称,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向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汇报渠县汉阙和城坝遗址这一重大考古成果,同时对现有的成果进行论证,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建议。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教授、文物考古专家高大伦说,渠县汉阙和城坝遗址是川东地区最重要的文化遗存,对于探讨嘉陵江流域巴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经将其纳入主要课题,并取得了新的发现。
专家呼吁建大遗址考古公园
对渠县汉阙和城坝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原所长、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渠县城坝遗址和渠县汉阙在全国的战国秦汉考古中也算是重大的发现。
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原主任、研究员信立祥也认为,渠县汉阙和城坝遗址的考古发现无疑是近年来战国秦汉考古领域非常重要的成果。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副院长、教授赵化成说,城坝遗址如此大的面积和高的规格,在整个西南地区都是不多见的,恐怕就是渠县为“賨人之都”的考古学证明。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霍巍说,城坝遗址之大,超出了人们对四川战国秦汉考古既有的认识,以后战国秦汉考古讲到四川的时候应该更多地讲城坝遗址。
参加“秦汉历史考古大家渠县行活动”的专家学者还建议,在下一步的考古工作中,可以选一个汉阙代表的墓葬进行全面的工作,看有没有可能完整地揭示墓园的结构,认清其他墓葬的布局形态。城坝遗址的考古工作也需要尽快弄清墓葬和城址的关系,并且通过考古发掘,以点带面,找到“门道”,进一步弄清城址的性质。
同时,专家们还呼吁渠县汉阙和城坝遗址应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通过建大遗址考古公园对汉阙和城坝遗址进行更好保护利用。
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将城坝遗址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储备项目。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