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威尼斯双年展
0条评论 2013-09-12 09:28:37 来源:《收藏.拍卖》杂志 作者:刘倩

威尼斯双年展

图片资料

从2013新年伊始,就不断有中国策展人和艺术家陆续宣布进入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成为双年展的平行展和外围展,再经过媒体的炒作和艺术圈内大肆讨论,中国当代艺术与威尼斯的关系不断发酵,就像一个肥皂泡一样不断被吹起,而最终在热闹的水城威尼斯的双年展开幕之际礼花式的爆破。

回望中国当代艺术参与威尼斯的历史,也不过20年时间,从1993年奥利瓦邀请十三位艺术家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就开始努力寻求世界认同,直到2003年正式成立中国馆,再到如今进入威尼斯的各类中国展览,中国当代艺术似乎已经融入这个国际化的平台。在中国当代艺术圈不少人看来,前所未有的中国平行展让威尼斯变成了中国式呈现,包括300位艺术家和相关人士让威尼斯双年展也变成了中国人的盛宴。

其实不然,威尼斯双年展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成功的一场盛事,大大小小几百场展览密密麻麻遍布于威尼斯海岛上的每一条街巷,而十几个中国当代艺术展览无声无息的散落其中;同时,上千位中国参与者相对于这个每年有2500万游客的海岛城市来说也算不上什么。

威尼斯双年展的内环、中环和外环

这个与卡塞尔文献展、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的威尼斯双年展成立于1895年,一百多年的坚持和良性运营让它称为世界当代艺术的最好展示平台。

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是双年展的执行委员会,负责双年展的整体运营,而组委会的所有支出由国家负责,组委会管理所有主题展、国家馆和平行展,也负责向各个参展商收取参展费用;主题展和国家馆所在的军械库、绿园城堡是威尼斯政府的场地,而平行展则是由参展商自己与展览场地所有者进行租赁,除此之外还包括各类民间组织的外围展。美国作家萨拉·桑顿曾经描述双年展的这种结构为内环、中环和外环。

位于环形核心的是分布在绿园城堡和军械库两个展区的主题展,主题展由组委会邀请国际知名策展人进行策划,策展人则可以走访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工作室,选出参展艺术家,今年的双年展总策展人是由纽约新美术馆馆长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Massimiliano Gioni)担任,他也成为威尼斯双年展有史以来的最年轻总策展人,他提出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是“百科殿堂”。

在主题展周边则是88个国家馆,依然分布于绿园城堡和军械库两地,但两个展览场地距离并不远,岛上走路十几分即能到达,却风格迥异,位于绿园城堡的国家馆主要包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美国等欧美国家和具有多年参展经历的国家,且每个国家馆都是具有各自民族风格的建筑;而位于军械库的展览场地则是半个世纪之前的威尼斯海军工厂遗址,分布在这里的国家馆则是根据原有遗址场地进行利用,十年前成立的中国馆就位于此处。

国家馆的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是由每个国家自己选择,中国在2003年正式设立中国馆,中国馆的策展人更改为中国人,中国馆位于军械库的处女花园旁,紧邻东道主意大利馆。包括范迪安和王镛、蔡国强、侯瀚如、卢昊和赵力、彭锋、王春辰等先后担任十年来的中国馆策展人。

作为本届中国馆的策展人王春辰首次参与到威尼斯双年展之中,他在谈到本届中国馆的主题“变位”时说,变位象征的是事物在发展中的变化,特别是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艺术在其中发生了巨大的作用,而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内关注,在威尼斯双年展这样一个国际平台上如何准确展示中国的当代艺术其实是一个挑战,同时今年中国馆的大型油罐已经被拆除,所以中国馆主题同时也围绕着“变化中的中国馆”来进行。

在两个主展区之外还遍布着无数场展览,这些展览中就包括能够使用双年展官方LOGO 的平行展。平行展对于威尼斯而言依然是个新事物,“平行展是最近才出现的,因为太多人想进入威尼斯。因为全球化以后全世界来威尼斯的人太多了,原有的主题馆和国家馆没有办法容纳这么多展览,所以我们只能扩大第三个展览形式,那就是平行展。”曾经担任过11年威尼斯副市长同时也是军械库的策划者Roberto D'agostino先生介绍到。威尼斯真正设置平行展从2007年开始,原有的威尼斯双年展外围展更名至现在的Collateral Event,组委会为了保证整体展览的学术性,将平行展数量定在50个以内,今年的平行展总数为47个,而其中就有“大运河”、“未曾呈现的声音”、“历史之路”、“心·跳”等近十个中国平行展,前所未有的中国平行展进入威尼斯,所以多个平行展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热门话题甚至盖过王春辰策划的中国馆“变位”。

当代艺术展的中国式呈现

多个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共同进入威尼斯都在用这个国际标准来衡量自我被认同的心态,有意思的是,这种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分布同时也印证了国内艺术圈的格局,他们把相似的江湖带到威尼斯,形成了新的关系据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艺术家说,相对于几位有经验的策展人,青年策展人在今年的平行展操作上稍显稚嫩,但依然抱有艺术理想,就展览选择艺术家和作品本身更具实验精神,“同时,国内策展人和艺术家各立山头,中国人将国内的艺术江湖也带到了威尼斯。”

无论参展目的如何,今年成为中国参加双年展人数最多的一次,对于来到威尼斯的大部分中国策展人和艺术家而言都抱以积极的态度,至少逐渐融入这个舞台已经表现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进步。但来威尼斯的观众对于威尼斯双年展的关注焦点依然在绿园城堡、军械库和少数几个国外艺术大师的平行展,中国平行展并未引起国外媒体的讨论和关注,参与双年展的中国人在威尼斯也依然属于少数民族。

在三天的开幕式和预展期间,相熟的与不相熟的中国当代艺术人士们都喜欢穿梭于各个开幕式上,他们把酒言欢相互捧场。开幕日的结束也意味着很多人完成了他们此行的使命,在公共开放日开始的一两天内,威尼斯双年展对于艺术界人士们来说已经结束了。在公共开放日之后,绿园城堡和军械库两个主展区的观众数量不减,甚至需要排队买票,但在这些观众里却很少有熟悉的中国面孔。随着大家的离开,岛上的中国式呈现就这样结束了,中国印象只留在了到处还在张贴着的广告和深巷中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南京四方美术馆馆长朱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大家更多的是依然把这个舞台当做一个机会,而还不太懂得在这个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展览都投入了很大的金钱和精力,但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个舞台展示自己,转换我们当下的思路,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感慨:“虽然我们的当代艺术进入威尼斯有二十年的历史,看起来是很国际化的,但是很多东西才刚刚开始,但是我们距离真正的国际化还有距离。今年是中国参加双年展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国艺术家多接触这样的国际性大展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可能还不太懂得在这个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大家更多地是把这当做一个机会,而不是更好地展示自己。但是,毕竟这才是刚开始,貌似中国当代艺术已经二三十年了,看起来是很国际化的,但是我们离真正的国际化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个距离的产生主要是我们自己本身整个系统的运作离真正国际化系统的运作是有距离的。比如说展览的策划、布展的方式、艺术在今天的位置,与你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威尼斯双年展的生意经

这个高端的展示平台成为世界各地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努力参与的关键因素,但在这个学术展览的背后,形成的却是威尼斯以双年展为核心的巨大产业链。而大量中国策展人和艺术家迫切取得国际化认同的心态,恰好迎合了威尼斯双年展产业链生意的一部分,这种生意模式也是目前的中国的文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

威尼斯水城的总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据Roberto介绍,如今常住人口总数仅9万人,其中主岛人口仅6万人,但是每年都有至少2500万游客来威尼斯。不言而喻,这样的双年展模式为这个没有工业的城市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文化效益是巨大的,在百年双年展的历史之中,又带动了戏剧展、音乐节、舞蹈节、建筑节等文化活动,让威尼斯每一年都不停的吸引游客并拉动经济产值。

“威尼斯双年展很有吸引力,很有魅力,因为它已经形成了一个持久的制度和体制,所有的变化、改进都是在体制下不断的去完善和调整,有一个制度保障之后就能够让你看到一个基本的框架和未来,而你看我们国家的城市双年展很有可能今天还很好,明天就有问题了。”曾经策划了2011年成都双年展的吕澎说,如今中国的城市双年展都是政府在大量投资,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是如何科学的走下去,如何让双年展和城市、文化、市民发生关系是我们目前的新课题。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