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政夫先生的六点收藏观
0条评论 2013-09-13 09:27:59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北岳

\

8月28日,全国工商联文物艺术品商会宋建文会长凭着多年结下的交情,把台北观想艺术中心董事长、华人古玩界赫赫有名的古董商人徐政夫,请到北京弘钰博古玩城,做了一次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作者有幸现场聆听,做此随记。

徐先生原任大学教授,后因对中国文物的热爱而踏入艺术行业,从事文物艺术经营已有20余年。曾为台湾画廊协会理事长,台北观想艺术中心董事长。也曾担任台湾地区最大的文物商店寒舍总经理。1992年,发起成立了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物收藏团体清玩雅集。1993年,创办观想艺术中心,举办世界著名的慈悲与智慧西藏文物展与潘玉良展,2008年在北京东风艺术园成立北京观想艺术中心。弄清其以上背景,会更易理解他对于古玩收藏的观点——

一、弄懂古玩需要不断切磋学习:由徐政夫发起的收藏团体清玩雅集于1992年成立于台湾。在其诞生之前,香港地区已存在收藏团体“敏求精舍”。徐极赞赏这一形式,觉得通过此类模式使具有相同兴趣的收藏家们能够齐聚一堂,相互切磋、交流心得。有一次徐先生参加完香港的拍卖会,返台途中恰好与蔡辰洋、蔡一鸣、陈启斌三位同乘一趟班机而且座位相邻。在讨论台湾收藏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时,徐建议大家不妨每人也邀请几位收藏界好友,共同组成一个相对自由、宽松、能够交流心得与资讯的收藏联谊团体。大家一拍即合,回台后马上筹备雅集的组织工作,并很快成立清玩雅集。二十余年下来,诸位无论在收藏知识积累还是拍卖选购方面都成绩不俗,与相互之间交流切磋学习甚有关系。“清玩雅集”汇聚了台湾地区30多位最重要的收藏家,购藏实力相当于台湾地区半个艺术品市场。

二、面对文物艺术应虚怀若谷。在文物艺术品市场,有些刚起步的人会由于缺乏经验,盲目听信别人建议或是一些自以为是的收藏家基于判断失误而导致买错东西、买假东西的现象十分普遍。遇到得多后,会令许多想收藏的朋友不敢下手,裹足不前。徐先生认为与古玩打交道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文物艺术的学问浩瀚无垠,随时随地都应谦虚谨慎。在要进行大笔投入时更要谨慎,不懂的情况下切忌盲目投入。而拍卖行、画廊、古董商等各方面都有责任对艺术品真假、来源负责严格把关,与收藏家一起推动让整个艺术收藏市场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呼吁收藏家们调整好心态的同时,也希望艺术品机构、经纪人能严于律己,共同支撑起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品收藏市场。

三、艺术无古今之分,更无中外之别。徐政夫在收藏古董的同时也玩当代艺术。他认为艺术不受古今限制,更没有中外之别。比如,把明朝的黄花梨家具与现代西方的家具陈设在一起,并没有什么冲突与不协调感,明式家具更是欧美富豪的喜好陈设。同时,很多现代装潢中也在努力添加复古的元素,在当代艺术中也有一部分艺术家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的元素融入其中,还有不少当代艺术家在买古董。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是不受时空所限制的。此外,很多艺术家都喜欢留美、留法,在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中也陈列展示着中国的艺术品。好的艺术家们通常要通晓古今、博览中外,才能进行艺术创作。这点就充分证明了艺术是全人类的、是整个世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美的传递。喜欢艺术的人不应局限于门类与时期,而完全可以环抱全世界,全身心地享受艺术带给我们的无限之美。

四、收藏家与经纪人双重身份并不冲突。徐先生自称偏重收藏而兼顾经纪。他认为收藏家与经纪人身份并不存在冲突。通过经纪人身份可以多与收藏家、收藏机构进行交流,这也是身为收藏家应该提倡的。收藏家有时会超量、重复地收藏一些艺术品,有时也会有兴趣转移或经济上的需求,这时可通过拍卖公司进行拍卖,委托艺廊销售,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收藏品的交流。从世界范围来看,特别在欧美,古董商是非常受尊敬的一种职业。原因之一:与其交流买卖的均为在收藏领域颇有建树的藏家或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政治家甚至皇室成员,因此,店主人很多是学者或学有专精的行家。其二,他们有些也是收藏家,开店的宗旨不在乎买卖,而在于收藏兼交朋友。

五、收藏古玩要学会排除干扰,不偏听偏信。收藏界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说法,对于刚入门者很容易造成误导。比如古玉,其辨别难度极高,大部分收藏者只注重古玉的外形,且往往通过文献中的造型图片比照来作为判断古玉真假的主要标准。实际上,造型论只可说是对古玉的宏观认识,是鉴定古玉的第一个步骤,收藏者千万不能忽略古玉鉴定的微观世界——纹饰。造型是基础,是初加工,装饰是精琢,是锦上添花。还有就是古玉到底有没有沁,现在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古玉一定有沁,但实际上,你问中科院考古方面的专家,他们会告诉你,古玉大都没有沁!论及古玉的投资性,徐先生认为一定要看它的艺术性、原创性和稀有性够不够。如果都具备了,投资的意义就大。

六、重视中国传统文物,它们大都是世界一流艺术品。徐先生出过一本书《观想佛像》,此书写作缘起于他游历西方各大博物馆的经历,在所有一流的博物馆美术馆内,他都看到了中国古代佛像。曾有博物馆馆长告诉他:没有中国佛像的博物馆算不得一流博物馆。他细细观察体悟,深以为是。其间他屡屡购回流散在外的精美佛像,自北魏至明清,形态各异,各具神韵,并附有中国主要石窟分布图,其他地区佛教艺术与传播路线等详尽的图文说明,对于中国佛像文物,这是一项抢救性举措。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