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胄先生南海、西沙写生卮言
0条评论 2013-09-29 14:55:1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付京生

南海女民兵 1974年

南海女民兵 1974年

黄胄画于1973年年末至1974年初春的南海、西沙写生,是具有控制巨幅创作能力与具有迅速、敏锐观察能力集于一身的画家才能画出的系列作品。当这些作品集中展示在我们面前,相信每个人都会由衷认同这是一批难得的后无来者的撼世大作。因为,它们具有离开那个时代的不可复制性。

也只有黄胄才能够在短短的20多天的时间里,满怀难以置信的持续的热情、激情,画出近百幅每一幅都令人钦佩不已、赞叹不已的作品。这些难得的撼世作品,虽是满怀激情状态画就的即时速写,但它们却又无不皆是具有鲜明而深刻主题思想的创作式写生,其每一幅作品,无疑都可以独立作为完整的艺术创作来欣赏。

作为大师级的画家,黄胄有着多方面的文化素养。不仅仅是他的技法,也不仅仅是他的爱国。从这批南海、西沙写生中,我们还能够清晰看到黄胄有着将庙堂与民间收拢于一的方法论。而正是隐含在这批南海、西沙写生作品中的这种鲜为人们所知的方法论,使得黄胄的这批南海、西沙写生在表现样式显现出了不同以往的崭新风貌,同时,也使得这批作品有了特殊的值得仔细、深入研究的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

以往,黄胄先生的速写,主要以准确、生动、简练著称,而黄胄先生的这批南海、西沙写生,虽然,仍然保留了他以往善用认同、信仰古代绘画、古代石刻造型原则的心灵和眼睛看现实生活影迹的特征,但确实有了不同以往之处,这就是:有较多的对源自西方的光影造型的研究与应用。

黄胄是位不拒绝吸收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人。在20世纪30年代末、年代40初,在鲁迅先生提倡的氛围的光被中,经韩乐然、司徒乔等人中介,黄胄意识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认真研究吸收柯勒惠之、门采尔等人的营养为己所用——简言之,没有柯勒惠之、门采尔,就不会有黄胄那以后领军于时的适于表现现实民俗的手法。

但截至到1973年年末至1974年初春画南海、西沙之前,黄胄的速写、创作的样式,虽然有着源自柯勒惠之、门采尔的西方手法的借鉴,但他面对表现对象,看到的主要还是神采、意象和境界,其最终追求的,仍是中国画传统造型精神中的传神、造境以及气韵生动、意在笔先为上。这之中,诸如素描方法,等等,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概言之,传统的应物象形、骨法用笔,以及,隼卯结构造型法,等等,与源自西方的光影、结构、体面的结合,等等,在黄胄那里,不是矛盾和对立的,至少在黄胄画《雪夜出诊》、《苹果花开》的时候,他就找到了将二者嫁接长成大树的办法——在对传统的文人画法的弃(譬如,弃其萧散之态)和扬(譬如,扬其传神之美)之中,黄胄先生就已经将柯勒惠之、门采尔的手法圆融入传统的骨法语言表现,并收拢于他的源于生活的激情。于是,黄胄的画面由此而有了崭新而特定的精神、灵魂。那精神、灵魂,源自他用自己的灵魂捕捉生活的灵魂——问题的关键是,黄胄以往对柯勒惠之、门采尔等人的借鉴,是基于强化传统的意象传神论而弱化光影表象的,那么,画于1973年年末至1974年初春的南海、西沙写生,为什么又表现出对光影表象的重视与应用呢?

编辑:文凌佳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