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会所:艺术品市场的经营新势力
0条评论 2013-09-30 15:40:49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王宁

杨光

杨光

杨光 汉文轩

杨光 汉文轩

顶级文化价值的承载者

杨光 汉文轩

位于北京工美大厦三层的汉文轩是一家今年年初才正式挂牌运营的艺术会所,会馆以古典家具经营为主,辅以书画、瓷杂、沉香以及紫砂的推荐与陈设。虽然会馆成立时间不长,但据汉文轩负责人杨光介绍,“在会所的平台之下,我们已经持续经营了15年,并不是艺术圈里的新人。”

主打文化牌

“文化的宣扬与推广不能只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从我们的名字当中也可以看到,‘汉’其实是泛指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很多人的观点当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新时期的一种另类奢侈品,而我们的目的就是将这种新的奢侈品文化加以推行并扩大。会所是一个平台,在这里边你可以看到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家具的延承,也可以领略到传统书画的魅力,更能欣赏到诸如紫砂等门类在当下时代的蜕变。在我们之后的发展规划当中,不会单一地将会所的经营范围加以框定,这里将变成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打的互动交流平台,而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之上,我们会挑选个传统艺术门类当中的最顶级艺术家以及藏品予以展示和呈现。同时,我们的会所将会以半开放的形式面向整个社会。我们在为内部会员提供私密性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会定期举行一些向公众开放的艺术活动,借以起到向大众传达优秀文化理念的效果。目前,在我们确定的合作机构当中,其艺术的专业程度都是各行业的领军者,比如在紫砂领域的宜兴紫砂一场和紫砂二厂都将会在我们这里设点,并会不定期会一些紫砂创作领域的大师来进行交流。当然,这类顶级的交流互动主要还是针对我们自己的会员,不对外开放。”汉文轩的负责人杨光对于会所的经营有着一套自己的理论,而这一理论能否真的实现还是需要时间的检验,“9月我们会有一个瓷板画的活动在这里举行。在这个活动期间,我们会分成三个部分来展示,其中有只针对会员开放的部分,也有向公众和媒体开放的部分,而这种展示方式也将会是今后会所的主要经营方式之一。”

支撑点

提到会所的支撑点,资金支撑是一方面,专业的学术引导也是会所得以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古典家具领域,我们本身有着长达10余年的家具经营和设计经验,同时,在学术的专业层面上,现主持北京阅甫斋的国内著名明清家具材质研究专家周默老师在我们这里担任艺术顾问一职,周默老师写就的家具木材专著《木鉴》先也成为众多喜欢红木家具收藏者的必备工具书,而其又以学术态度严谨著称,就对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学术态度和浑水摸鱼、弄虚作假的奸商行为都深恶痛绝,那么他的加入本身就是对我们会所在艺术专业度尤其是古典家具方面的最好说明。其次,我们拥有独立的作坊和设计团队,在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过程中,对于明清家具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非常的水平。在展厅当中陈列有两件完全拆开家具样品,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我们在这一领域的设计和创作水准。同时,我们也非常欢迎那些对红木家具制作感兴趣的朋友到我们的工作间来参观,实地感受一下这些家具的真实制作过程。”在言谈之中,杨光对于自身实力的自信可谓溢于言表。

只做最顶级的艺术

“在未来的计划当中,在不定期的艺术沙龙以及古董鉴赏等互动中,我们将会针对会员的具体需求予以进行。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国内顶级的艺术大师将会是我们邀请的主要对象。同时,在会员的选择上,我们的标准很简单,就是各艺术门类的‘玩家’和社会精英人群。只有请‘玩家’入会才能让会所的氛围变得更融洽,不然就又变回到画廊了。另外,社会精英群体具备一定的市场购买力,但同时,这些人的加入可以对艺术的推广起到一个加速和引导的作用,借以带动更多的人群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非常有帮助。”通过杨光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出,只做最顶级的艺术并非只是就艺术品本身而言,同时也对会所自身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之忻

王之忻

心灵的艺栈

王之忻与马子恺艺术馆

藏于秀林之中的马子恺艺术馆可以说给很多喜好艺术的文人雅士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把玩艺术、品茗论道的场所。位于京城三环附近双秀公园内的马子恺艺术馆是一家以马子恺书画艺术作品经营为主的艺术会馆,其负责人王之忻虽非艺术专业出身,但却能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将这家以单一艺术家为主导的艺术会所经营得有声有色,着实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之心。

无心插柳柳成阴

“我并没有像其他的艺术会所那样经营,这儿也不是说以喝茶、消费为主的地方,纯粹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好的艺术氛围,一个公用的平台。在这个优雅的环境中,可以交交朋友,品茶论道,探讨一些艺术与市场的话题,通过这些来摸索一些经营之道,也不懂得营销,更没有什么经营之道。我觉得就像是行走在知心人寻找有缘人的旅途上。这个地方虽然经营两年了,但正是进入经营模式才一年,刚开始的一年,只是把这个地方当做交朋友玩的地方。经常会有一些朋友、收藏家、企业家,想找一个地儿聊天、聚会,就租了这么一个地方。其实我和马先生也认识很多年了,刚好那时候他要办一个展览,正是借助展览聚集了一些高官巨贾,文人雅士的朋友。我从来没有给他们灌输什么,是这里的艺术氛围把他们留下下来了。我的初衷并没有要搞什么计划,反而是带着一种玩的心态,闹市中寻找一片净土,静心的小天地、心灵之家、知心小屋。我就像一个孤儿一样,是艺术收养了我的心,因为我对艺术完全没有了解,甚至没有过接触,所以我总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及和交更多的文人雅士的这样一种心态去做这件事。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分享,跟爱一样,像我现在做慈善,爱就会越分越多,艺术也会越分越多。在当今中国比较富有的经济状况下,大家都有提高自我精神层面的需求,而艺术恰好就是一个精神营养品,让大家流连忘返,把真正好的东西传递下去。”在会所的经营之路上,王之忻更多的是在扮演着一个虚心学习的学生角色,聆听、接受、筛选并最终举一反三。

只做适合自己的

以单一艺术家为经营主导很容易陷入经营上的困境,而相对于其他艺术会所而言,马子恺艺术馆无疑在经营的风险规避上差了很多,但即便是如此,执拗的王之忻却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改变。她说:“我的经营之道就是坚持和探索,也许是因为我年轻,没有对社会的把握感和平稳感,也不知道什么是冒险,有的就是勇气并大胆去做。我做的已经超出常人的模式了,但这个模式做到一定程度也会遇到瓶颈。其实,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套路,只是我觉得这个比较适合我,做艺术本身不是一时兴起或是谋生,那样走不长远,要用自己的心血、投入和精力。我这里也不是艺术会所,我相信别的艺术会所不会以一个人为主的,而我就和别人不一样,我就做一个人的。我不是功利性的经纪人,我也不是要拿艺术家挣多少多少钱,或者因为觉得现在发展的很不错就要去扩展。我是一个幸运儿,但我不能拿我的幸运去当全部的资本,而是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往前迈。我不会为了迎合市场、迎合媒体放大东西,而且我觉得马子恺还有很多东西我没有开发出来,这些成绩还不足以让我想再去挥霍。我现在很知足,没有那么大的欲望。可能正因为我欲望没那么大,所以才执着地把精力投入在一件事情中,才会有现在的我。”与有缘人做有缘事一直是王之忻做艺术的准则与标准,在“神遇”的过程中和有缘人做有缘事,缘起、缘续。或许正是在经营上的不刻意以及不膨胀,让她变得更为坚定,“刚开始的时候,外来人的建议也很多,但这些都是他们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我。艺术家有很多,我又不想倒卖字画,而且真真假假我也不懂,我还年轻,需要谦虚地去学习,而现在,至少是我能掌控的。”

文人的奢侈品

迎来送往,每天的翠石小屋都会有一波又一波的朋友到访。当然,这些访客大多都是自发性地将这里选定为把玩艺术、休闲交友的场所,而一些真正由会馆发起的沙龙聚会则更为注重对艺术的分享,“我们会不定期地举行一些小活动,有四五个成型的小沙龙。这些沙龙层次比较高,所以我称他们为“文人的奢侈品”,都是聊一些艺术方面的心得,注重是分享。没有什么模式,就是很自由地在一起聚会。我觉得艺术就应该在放松的状态下去寻找、去寻觅、去挖掘。”王之忻说。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