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馥《花鸟》
尺寸: 17.7×52.7cm
设色泥金纸本 扇面
款识:鹤皋仁兄大人雅属。辛卯??夏沙馥。
钤印:山春(朱)
创作时间:1891年
"纸箑持来轻轻展,恰是仙蝶舞蹁跹”,折扇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中期,因其形状呈半圆弧形,使其构图别具一格,形成了妙趣横生之意境。扇画因其格调的清新多变、布局的错综纷繁,突破了传统的绘画和书法模式,被誉为:“浓缩的书画艺术,艺术界的一朵奇葩”。
北京翰海2013秋季拍卖会将推出《荣斋·扇面逸赏》专场,100余件金笺扇面作品,品相完整,价格适中。扇面其市场价值较之其他书画形式尚属低估板块,特别是流传有序的历代名家扇面,存世量有限,卓具升值潜力。本次扇面专场的推出,旨在细化书画收藏板块,引导文化雅藏与艺术品投资方向,推动扇面的文化、艺术价值被市场重视。
《荣斋扇面逸赏》专场作品赏析:
作者介绍:
沙馥(1831~1906年)晚清画家,字山春,江苏苏州人。出身绘画世家,马仙根弟子。善画人物、仕女、花卉,以此为业,为苏州阊门外山塘年画铺中最著名画家。初慕陈老莲;咸丰间任熊至吴门,曾问业于任熊;任熊去世后,又与任薰关系甚密。后因自愧画学不如任薰雄伟恣肆,遂弃老莲法,转学改琦、费丹旭,并专攻仕女、花卉,遂自成一家,卒年七十六。
潘静淑《秋意图》
尺寸: 15.6×52.9cm
设色泥金纸本扇面
款识:丙子夏日潘静淑
钤印:吴潘静淑(白)
创作时间:1936年
作者介绍:
潘静淑(1892—1939),名树春,吴门大画家工部侍郎,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和画家。伯父潘祖荫太子太傅,位及人臣。祖父潘曾莹吴湖帆夫人。她出身于潘家,一个世代簪缨的家庭。在苏州,潘家与吴家,都有“富”、“贵”之分,潘静淑属于苏州显赫的“贵潘”。曾祖潘世恩是乾隆五十八年状元,官至大学士,加太子太傅,位及人臣。祖父潘曾莹,官至工部侍郎,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和画家。伯父潘祖荫,咸丰二年探花,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名气最大。潘氏六七代人中,科甲鼎盛,曾刊有《潘氏科名草》一书,其中胪陈族中获得功名人员的名单,竟有一函四册之多,其家族文化传统的渊远与艺术修养的深厚可想而知。
胡锡珪《行书》
尺寸: 17.1×53.7cm
水墨泥金纸本 扇面
款识:绶?仁兄大人正,胡锡珪。
钤印:锡珪画印(白)
作者介绍:
胡锡珪(1839~1883年)初名文,字三桥,号盘溪外史、红茵生、红茵馆主,室名盘溪小筑、红茵馆。江苏苏州人。布衣,长居吴下。幼习丹青,夙根早慧,涉笔便有韵致。及长,便学诸家之法,于恽寿平、华新罗、李复堂、改七芗用力更多。最善没骨人物,笔墨生动,时罕其匹。光绪年间,与吴江陆廉夫、安吉吴昌硕、同里顾若波、顾西津切磋吴门,诗画唱酬,堪称一时风雅。
吴榖祥 松亭话旧
尺寸: 18.2cm*52cm
设色泥金纸本 扇面
款识:庚辰六月六日仿耕烟散人笔法写奉晋孚大兄大人雅属并正吴榖祥作于芳州?
钤印:吴榖祥(朱、白)
创作时间:1880年
吴榖祥 (1848~1903年),字秋农,号秋圃,浙江嘉兴人。工山水,远师文、沈,近法戴熙,苍秀沈郁,气韵生动。惜不能为层峦大嶂。亦能画松,并擅人物、花卉,游京师声誉鹊起。晚客上海卖画亦有名。
吴冠中《江南小景》
尺寸:18.6×51.2cm
设色纸本 扇面
款识:一九八二,吴冠中
钤印:冠中写生(朱)
养辉珍藏(朱)
创作时间:1982年
作者介绍: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别名荼,早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在国立重庆大学任教。1946年赴法国留学,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师从弗尔皮教授学油画。1950年归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擅长油画、中国画。多次于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
提拔:吴冠中先生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幼七岁学画,36年考入杭州艺专。先后师从 李超士、方千民、常书鸿、关良等先生,学习西画。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专并留校任教。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50年回国,在中央美院、清华大学及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任教。
吴冠中先生早期受徐悲鸿等人影响,专注西方写实主义。50至70年代致力油画风景 创作,开始油画民族化的探索,并在中国画创作中融入西方绘画的点线面及色彩。将中西绘画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吾与吴冠中先生为同乡,日前吴冠中去苏州水乡写生路径吾处,信手用案头扇纸绘江 南小景。线条生动,水乡之情跃然纸上,实乃可贵。今日装裱已成题记数语以志。癸亥新春黄养辉于石城画舍南床灯下。
钤印:黄(朱)、养辉(白)
黄养辉(1911-2001),江苏无锡人,别名黄旭晨,笔名黄易,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 家、金石篆刻家。早年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和中文系,担任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秘书二十余年,为徐悲鸿的得意弟子。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书协会员,金陵印社名誉社长。
1982年正是吴先生刚刚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工作与艺术创作任务繁重之时。从1973年回调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后,还相继举办了“吴冠中作品展”,少有闲暇之时畅游写生。80年后才有闲暇下乡写生,途径江苏苏州,专程拜访了徐悲鸿得意弟子黄养辉先生。此二位绘画大家,一人受徐悲鸿西方写实主义影响极深,一人更为徐悲鸿先生担任秘书长达二十余年,为徐悲鸿得意弟子之一。在石城画舍品茗畅谈之时,吴先生即兴创作了此副“江南小景”扇面小品。吴先生此时期在绘画创作中融入西方绘画的点线面及色彩的技法已如火纯情,画面线条生动,水乡之情跃然纸上,实虚并用。揣吴先生之意有二:一为表达对黄养辉先生之师徐悲鸿先生的敬仰之情,二为两人此次江南闲聚的留念。却为后人留下了吴先生即兴佳作,尤为可贵。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