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错觉
如果把美协看作“平行线”,那么那些良莠不齐的入会画家,无疑就是一条条“干扰线”。“干扰线”越多,美协自身的公信力就越低,给人歪斜不正的感觉就越发强烈。
笔者对画家的印象是电影《痛苦与狂喜》中虽受命运的捉弄,但内心始终饱含人文主义激情的米开朗琪罗;是将典雅和谐、秀美诱人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拉斐尔;是置身西北高原厚土,将执着的艺术追求作为全部生命寄托的刘文西。现在看来,自己对画家的认识喜欢作“形而上”的理解,与时代有些断档脱节。你看,那些头顶形形色色称谓、拿着令人瞠目结舌的润笔费、如鱼得水地游移于官宦商贾之间的“大长发”“深沉脸”,早已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画家行列。
中国美协的前身是 1949 年 7 月 21 日在北京成立的“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徐悲鸿为首任主席。成立六十余年来,中国美协为推动美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更需要一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朝气蓬勃、规模宏大的美术家队伍,来熔铸中国气派、塑造中国形象。但在现实中,在耀眼的“画家”头衔下,却有一批形形色色、鱼目混珠的投机者。他们或是为会员身份、为非艺术的目的而不惜代价;或是一旦获得会员身份,只要头衔而不履行义务,成为挂名会员。这些现象使得美协会员身份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美协的公信力也受到影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方面,从现行规章看,约束和惩戒过轻、过松。《中国美术家协会章程》第二十条指出:“会员如违犯国家法律、法规或违反本会章程,视情节轻重,经驻会领导机构讨论决定,可给予通报批评、暂停会籍、取消会籍的处理。”这个规定的硬性约束力弱,自由裁量空间大。另一方面,从会员管理上看,存在严进、宽流、不出的问题,这影响了协会的内在活力。
针对上述“脂肪过多、筋骨不健、淤血不畅”等症状,现呈上健身强体的三条小方。
其一,系统分级,科学分类。当前,美协会员主要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级层少,各级会员间的艺术水平差异不够明显。有的忙活了大半辈子也没成为国家级会员;而有的三十岁左右就成了国家级会员,但从此就因没有了上进目标而无所适从。如果美协细化会员的级别,按照“级间加档”思路为每一级增加几个台阶,可防止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让各级“美术家”的称谓有更明确的依据。
其二,锻造技艺,培训提高。艺无止境,美协有责任督促和帮助会员提高技艺,应以协会培训为主线,以专业培训、社会培训、个体培训为补充,构建会员定期培训的长效机制,在思想、行为、情感、技法上引导和教育会员,努力培养一批广泛汲取艺术营养,全面创新艺术理念,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胸怀的画家。
其三,定期考核,按时更新。例如,对会员进行五年一次的考核,对其思想、作风,社会贡献度、群众美誉度等方面,以及有无偷漏税款、包二奶、超生、非法移民等现象进行考察,对不能履职的会员进行处理,以保持协会的源头活水。
只有科学管理,才能提高质量、增添社会正能量,也才能使协会与画家都保持健康状态。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