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当代艺术品的迷局——香港秋拍1.8亿港元拍品惹争议
0条评论 2013-10-10 09:14:1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杨逸

曾梵志(1964年生)《最后的晚餐》,2001年作,油彩画布,220厘米x400厘米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2001年作,油彩画布,220厘米x400厘米

当晚高达11.32亿港元的拍卖总成交额,也创下了历年来亚洲同类型晚间拍卖会的最高总成交纪录。“天价”拍品重出江湖,让本来就饱受争议的当代艺术市场再起波澜,关于这次拍卖“黑幕”、“炒作”、“做局”的各种揣测也纷纷从网上流出。“天价”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市场信息?“天价”拍品的出现是否能为调整中的拍卖市场带来触底反弹的曙光?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天价”拍品毁誉参半

争议

10月5日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仅仅经过20分钟的竞拍,以7000万港元起步的《最后的晚餐》便迅速冲刺过亿,并最终以1.6亿港元落槌,加上佣金合计1.8亿港元,比此前业内预估的8000万港元多出两倍以上。《最后的晚餐》的作者曾梵志,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最后的晚餐》是他的“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代表作,内容取自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同名作品。

然而,这件“天价”作品出炉数日来,却在舆论界引来一片质疑声。“黑幕”、“炒作”、“做局”等声音不绝于耳。有人以“艺术的妥协,资本的胜利”形容这场拍卖。而艺术经纪人朱其更在微博上,直指“面具”系列充其量不过是一幅杂志插图,拍出天价“简直是侮辱中国人的智商”。

从近年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来看,这些质疑声音也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06年的当代艺术热潮时,朱其就撰文表示,大部分“天价作品”的成交不过是一场虚假交易。而随后发生的一切似乎印证了这一揣测。不过数年时间,当代艺术品就遭遇了价格下滑、流拍率高、多家画廊倒闭或撤出的“滑铁卢”。直到今年春拍,经历多轮洗牌的当代艺术市场仍未找到合适的落脚点。但此次1.8亿元的拍品横空出世,未免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除了交易模式的制度缺陷外,一些媚俗的作品向资本屈服、放弃艺术追求,也拉低了当代艺术的整体水平。“一个健康的当代艺术市场,艺术品的价格应当受到它的学术价值引导。”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胡斌认为,日益强大的资本力量左右了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导致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格发生偏离。

“影响艺术品市场的因素有很多,‘天价作品’的出现也不一定意味背后存在‘黑幕’。”胡斌补充道。雅昌艺术网广州分公司负责人向仕杰也表示,作为深受国外买家青睐的尤伦斯夫妇藏品之一,《最后的晚餐》拍出高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足为奇。

曾梵志的“天价”,能否真正刺激低迷的当代艺术品市场走向复兴?不少专家对此反映审慎。胡斌认为,当代艺术要在国内真正立足,必须为知名度与艺术创作处于发展阶段的艺术家培育对应的市场。“目前,当代艺术还没有形成健康的市场基础。”

市场调整探求新增长点

探因

尽管专家们都倾向将曾梵志的“天价”作品看作个别案例,当代艺术杂志《Hi艺术》主编伍劲却将高价位作品的产生,视为市场资金流动的重要风向标。他观察到,像几年前一样,市场热点正在从传统的书画类型,向现当代油画与当代艺术发生转移。

按照伍劲的判断,放弃这两年传统书画的重头戏,押宝现当代艺术品,香港苏富比的拍卖战略或许正好反映了这一趋势。在这场“亚洲历史最高估价”的晚场拍卖上,竟然没有一件中国传统书画作品名列其中,而上拍的现当代艺术品却多达60余件。赵无极作于1982年的《15.01.82(三联作)》以8524万港元成交,刷新了他的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在苏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拍卖会上,另一位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荷花》,也成为竞拍焦点,并最终以2252万元成交。在保利香港2013秋季拍卖会的“中国艺术重要专场”上,吴冠中的9幅名作中,也有8幅出现在拍卖前20名的榜单上。

“《荷花》虽然不是吴冠中最有价值的作品,但这样尺幅的画作也能以2252万元成交,这就意味着他的代表作很可能上亿元,只是市面暂时没有交易对象。”在伍劲看来,对赵无极、吴冠中等现当代画家的持续追捧,与当代艺术的“超水准”发挥,都反映出艺术市场的投资热点正在发生转移。

“近现代书画的盘面非常大,规模十倍于当代艺术。然而,对于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来说,市场缺乏其顶尖拍品,3千万可能就已经达到顶峰,很难再有上亿元的作品浮出市面。”伍劲认为,单一领域的书画市场高潮期很难超过三年。

此外,新水墨和造像艺术也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在苏富比秋拍的最后一天,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以约2.36亿港元的成交价拍出,刷新了中国雕塑世界拍卖纪录。

内地秋拍仍呈理性趋势

预期

由于香港秋拍比内地要领先一个时段,不少行家都将香港各大拍卖会的行情,视为内地秋拍市场的重要信号。“香港秋拍对大陆来说,肯定是一支‘强心针’。”伍劲预期,经过香港秋拍的试水之后,内地不少拍卖公司都会积极调整政策,一些原来不敢出手的拍品有可能在拍卖场亮相。

今年春拍的总成交额为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去年微跌了16亿元。尽管有数据指出,1000万至5000万元价位成交的拍品数量有所增加,但由于没有过亿元的拍品出现,低位调整的市场态势为业内人士带来不小的失望。今年中国经济的“非预期性下滑”,也无疑让秋拍市场能否真正实现反弹蒙上阴影。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组织的艺术市场信心度调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艺术市场信心指数环比上季下跌17%,仅为23%,市场信心不足显而易见。然而,也有行内人士分析,国内股市与楼市的波动,反而可能在某种程度有利拍卖市场。

“国内的游资没有去处时,就会进入艺术品市场。市场总在寻找可以增值、保值的标的。”伍劲表示,但他同时强调,相较于楼市,目前艺术品所占的市场比例仍然很小,闲置资金流入带来的影响非常有限。

这次“天价拍品”的重现,这究竟是市场触底反弹的曙光?还是标志着市场泡沫将卷土重来?业内人士对此喜忧参半,而向仕杰则表示审慎乐观:“现在只有高质量的拍品才能形成成交量,买家应该意识到曾梵志的现象只是一起个案。至于秋拍的整体情况,只有到11月各大拍卖公司进行预展后才能作出评价。”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