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客流量令故宫在文物保护、古建维护、游客安全等方面承受巨大压力。2011年的五一黄金周,故宫曾尝试采取限流措施,规定每天参观人数上限是8万。“但根本关不上售票窗口。面对积聚在窗口不肯离去的观众,只能继续售票。”故宫院长单霁翔事后描述。对难得来北京一趟的游人来说,参观故宫是他们的刚性需求。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告诉记者,有一次限流时,进不去的游客全都堆在东门、西门、南门地区,“旁边就是国务院办公的地方,严重影响相关部门的办公秩序,甚至是国旗班正常的休息”。
2011年7月2日起,故宫开始实行单向参观,所有游客只能从南侧午门进,经北侧神武门出。新规实施后,故宫参观秩序得以改善,有效避免了双向参观造成人流堵塞。副作用是神武门外的拥堵—由于出口附近没有地铁站,景山前街、沙滩路口等地常因游客和旅游大巴云集而交通堵塞,节假日和晚高峰尤甚。
今年1月的汇报会上,故宫介绍了正在探讨的限流方案:一是强制大型旅游团采取网络购票,以便控制团体的进场时间,尽量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1点半的高峰期;二是对脆弱文物点设置人数上限。
祝勇觉得面对游客压力,故宫有时也挺无奈的。“故宫的游客来自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票价又便宜,不能不让人家来。不是我替故宫说话,确实有些游客素质比较差。比如我们后花园那个假山,本身就是个文物,不允许攀登。但有的游客偏要爬上去照相,这边保安刚轰下来,那边又上去了。保安又不能抓人,毕竟人家只是照张相。”
对于故宫的开放,祝勇持保留态度,“我个人觉得故宫应该保护第一,开放第二。但故宫院方还是比较顺应民意,在尽可能地增大开放面积。”
开放VS保护
另一条路,就是通过增加可游览空间来分散游客。
但刘阳分析,预期的分流游客效果很难达到。一直以来游客最密集的区域是“中轴线”,自南向北包括前三殿(前朝典礼区)、后三宫(宫寝生活区)和御花园。“皇帝在哪办公,在哪睡觉,这是所有老百姓都会去看的,没法分流。”
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主任傅红展曾提到过一个“奇怪”的现象,《清明上河图》在上海、台湾、日本展出时都引起了轰动,高峰时期甚至会出现排队四五个小时等候参观的盛况;但在故宫院内展出时却影响平平。究其原因,对于普通游客来说,红墙黄瓦的皇家建筑群才是最吸引他们的“展品”。“游客不太在乎看到多少文物”,书画、器物,虽然样样价值连城,放诸故宫这个文物的海洋中,就吸引不到眼球了。
距中轴线较远的书画、陶瓷、钟表等藏品展往往被游客冷落。例如,位于外东路的皇家藏书楼文渊阁,2013年4月开始对外开放。但“游客都不知道,也没时间去”,只有一些散客会光顾。
祝勇多年来几乎走遍了故宫的角角落落。在一些不开放的宫殿里,“春天一地的荒草和鲜花,进去以后会没到膝盖,也挺震撼的”。“雪后的故宫更加冷清空旷,屋顶上厚厚的积雪慢慢地裂开,就像冬天河水冰裂一样,然后突然掉到地上。前后左右不同的宫殿大块的积雪‘扑通扑通’落下,感觉非常奇妙。”这些微妙的体验经常被他写进书里,“听着导游词匆匆走过的游客不会有这些感受”。
故宫网站提供给游客的“两小时游览推荐路线”,覆盖的也只是“中轴线”区域。刘阳透露,故宫的游客中,参团游客占了六七成。而旅游团一般在故宫停留的时间只有40分钟至1小时,只够沿中轴线一路走过。在这种关注度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虽然故宫已经陆续开放了一些建筑,但疏散中轴线游客的效果并不明显。
办公科研区的迁出也面临“很现实的问题”。院长单霁翔透露,去处之一是西河沿文物科技保护用房,位于故宫最西侧,红墙以外,灰墙以内。另一处在距故宫约35公里的海淀上庄,将建设现代化的库房和5万平方米的园林。但刘阳认为,“很多部门不可能搬离故宫,比如接待部门、保卫科、消防队。”故宫机构庞大,内设处级机构30个,在职职工1400余人。“文物移动起来很危险,修复、科研工作也无法脱离原址进行。”
全面开放后,仅剩余的24%空间将如何分配,目前故宫方面还未公布具体规划。
就室外区域而言,故宫的特殊性在于“宫殿排列密集”。“它不像颐和园等大型园林,地广人稀,可以分散游客。故宫巨大的客流量,平均到每一寸土地上,都是不小的负担。”刘阳说,“像乾隆花园里,都是精致的小房间、小亭子,承受不了这么多游客,所以现在只开放了2/3。”
另一个“故宫”
“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俄国埃米塔什博物馆是公认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但是,无论以任何标准进行评价,故宫博物院与之相比毫不逊色,故宫博物院应该成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2012年7月,在媒体通气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如是说。
从馆藏数量、古建规模、历史意义来说,故宫确实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它与世界一流博物馆的距离是否真如单院长所说那样近?
删繁就简。经常被拿来和故宫比较的博物馆,是另一座“故宫”。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系出同源。1948年秋,经过三批运送,共计2972箱文物抵达台湾。
1965年,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现址落成开放。由于历史地位特殊,台北“故宫”由台湾“行政院”直接管辖,与“文化部”、“教育部”等同属“部会级机构”,并有专门的《“国立故宫博物院”组织法》明确其地位。
台北“故宫”的经费需要“立法院”审核通过,并一年两次向其报告。公众也可以在“故宫”的官方网页上查到历年年报,清晰记录了全年工作和预算执行情况。大至南部院区筹建费用,小至赔偿收入、废旧物资售价,各种明细一一可查。
博物馆的商业行为很容易受到争议。台北“故宫”中也有富春居、三希堂等餐饮场所:富春居被布置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的气氛;三希堂提供蒸笼点心、仿古菜肴、精致茶点,现场有古筝弹奏。由于与台北“故宫”的文化氛围一致,这些场所并没有引发星巴克入驻北京故宫时遭遇的反对声浪。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文化。”台北“故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文化衍生商品的成功使销售业绩扶摇直上。‘朕知道了’纸胶带正好赶上清宫电视剧热潮,加上网络社群疯转、媒体热烈报道,一度热卖到缺货。以本院明星文物翠玉白菜造型设计的‘翠玉白菜伞’、仿宋代官窑瓷器冰裂纹的‘冰山一脚潮袜’也赶上了这次风潮。馆藏的69万余件华夏文物是文化创意的活水源头,可以深入探索其中蕴含的元素和故事。”
台湾一位艺术史学者告诉记者,近年来国际上博物馆自筹经费的呼声很大,不少博物馆努力推出更吸引人的展品、外借展品、开发文创商品等来增加收入。虽然增加了偏向商业的活动与运作,但仍以保存、研究、策展、教育为核心价值。
【编辑:文凌佳】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