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现场(左二-吴洪亮,左三-李曦,左四-王明贤,左五-袁运生,左六-王璜生)
2013年10月12日下午3点,“变•生——李曦作品展”在今日美术馆隆重开幕,李曦的恩师袁运生先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明贤等出席了开幕式。本次展览由吴洪亮策展,展出了艺术家李曦12年来对艺术的探索成果。作品材质有纸上水墨,综合材料,以及水泥砖等,这些材料虽然不同,但有共同的艺术气质,作品中的“线条”将它们连起来,谱写了一首响彻天地的音乐。
展览场景
现场的音乐表演
李曦谈到自2001年开始,她便开始对本次展览系列作品的尝试:“运用艺术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线’来表达‘云,雾,水,火,风’等意象,探究和表现一种来自于天地间不为人所控制的运动和能量。它也许是一颗小水滴,顺尔凝聚成无边际的云海,又转而不经意地消失;它也许是一颗小种子,造化而生成攀抓在悬崖峭壁上‘相貌狰狞’的歪树,或又显为笔直雄伟的参天大树等等。在这里面,有美妙的分离与融合,有因缘机缘的巧合,有无休止无差别的运转,一切的一切给予我美感和灵感,就好像这些能量运转在我身体里一样:血液是那不停奔涌的河,我的肉是那生长的树,我的骨是那沉稳的土,而我的呼吸是那顽童般的风……它们在我的身体里达到各种平衡的状态,触发着我,也使我得到一种平静。我通过我的工作将它们转化到画面中,我并不在乎线的对与错,在这四角纸的空间里,它们自然流淌,将错就错,‘肆意’生长,自由地飞舞,和谐地运转在天地间。”
李曦《变生山》
水泥砖上的作品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吴洪亮说:“李曦在画对世界的理解。李曦试图用图像表述她对宇宙、时间等问题的态度。李曦的作品从表面看,可以说是属于抽象艺术的范畴,但她思想的来源并不简单来自西方,其中有更多的东方因素,比如佛教。但最核心的是她非常个人化的思考。她对‘变’与‘生’的表述,代表了她的哲学观与思想方法。”对于李曦作品中的“线条”, 吴洪亮谈到,在李曦的画室,最多的不是作品而是一摞摞写过的字。十余年功夫,从她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线条质量的变化,从“画”到具有“写”的味道,从对图形的外在描绘进入笔势本身的运动与深意的表述。李曦的作品没有被物象所累,所以更无所谓空间的具体逻辑,更无透视的捆绑,在她的画面中只有情绪的跌宕,或缠绵或刚烈的线条。
看似单纯的线条层层深入又层层铺开,直达人心,又洒落于天地间,深情而又超脱。正如吴洪亮所说:“李曦试图寻找某种古意,与今天过度绚烂的当代生活拉开距离从而进入对世界最为单纯、本质的思考。”它们是无形的,又是盘亘在人与自然中的强大的生命能量,让你沉醉,让你追寻。
据悉,展览持续到2013年10月20日。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