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形》装置艺术展”在德山空间开幕
0条评论 2013-10-14 10:02:32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刘慧玲 综合

“《转形》装置艺术展”

开幕前研讨会现场,参加的有殷双喜、吴鸿、王春辰、黄笃、何桂彦、杨卫、刘礼宾等。

2013年10月13日下午4点,“《转形》装置艺术展”在德山空间开幕。本次展览殷双喜策展,七位艺术家参展,分别是王雷、叶森、魏明、李洪波、谭天、吴梦诗和张雪瑞。他们大多数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作品主要是处理“物”, 通过对物的构造和呈现,探讨蕴藏其中的物的本质,也就是“物性”,从而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感受。

策展人殷双喜说:“参加‘转形’展的七位艺术家的作品,再一次将我们带回到艺术的古老源头,思考人与物的关系,以及人如何把握与物的关系。每一个单独的物的建构是真实的、可触摸的,但是不同的物的组合是主观化的,其整体意味是可以多样化理解的。它显示出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活跃的独立思考,即对于器与物和艺术作品的差异,器与物与人的心灵状态的关系。在七位艺术家的作品中,对人类存在环境和现代技术文明的关注与焦虑是共存的。他们的作品与美国艺术家杰夫•孔斯不同,更多地关注于自然物与人的生存的关系,具有一种东方的自然观。对于这七位艺术家来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不是转换物形的技术,而是转换物形的视野,即对于物的选择、修复、解构与重组。对物的选择和改变,表达了人对物的意义的基本把握,是重新敞开人对于物的关系,回到事物本身,回答生命的原始呼唤。”

“《转形》装置艺术展”

王雷《无中生有》

王雷的参展作品为《无中生有》(未完成,还有9至12月),制作方法是《东方今报》2013年1月至8月份报纸撮线及编织技术。老子《道德经》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件作品以时间为单位进行限定性创作,表达的主要有三点:一、留住时间;把每天的报头裁下来。二、留住生命;把每页上的人物裁下来(注:只裁中国人)。三、所余材料制作成空间。作品用1至8月份的报纸分别完成八个锦囊。

“《转形》装置艺术展”

谭天《吐出来就好了 NO.5》

谭天的作品来源于他的生活经历。他从英国留学回国后,曾作为监工在建筑工地工作过一段时间。工人用的发泡胶是用来填缝、填补空间的,填补速度很快,他觉得这种过程和他干呕的状态比较契合,而且工地的生活状态也较差。他对这种关联性产生了兴趣,作品如同一种干呕的状态,膨胀和粗糙,这种感觉也和他回国后看到的浮躁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匆忙的关系有契合点。

“《转形》装置艺术展”

在展览现场,李洪波为观众展开作品《教具—罗马青年》

李洪波的作品由纸制作的绘画教具,可以展开。他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说道:“我在读研究生之前就开始探索纸文化,这些作品为我创作纸艺术提供了契机。这些教具是我学习绘画的过程,给我很多回忆。我们现在的造型艺术和以前的相比发生了变异,这些作品注入了我对雕塑和形体的理解,用另一种材质来使雕塑的形态发生转移,让人们重新认识绘画和雕塑。”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