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页》局部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1784亿元,同比下降15%。然而10月伊始,秋拍季临近,投资客蜂拥,使艺术品行情“复苏”。
2013年国庆前后的拍卖市场异常火暴,张大千《丹山春晓》以3450万港元揭开中国艺术品秋拍序幕,曾梵志《最后的晚餐》创1.8亿港元“亚洲纪录”,保利香港2013秋拍成交近10亿港元……中国艺术品近日频创天价。
如今,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逐步兴起,加上国内经济的发展,中西绘画艺术的市场价格会慢慢接轨。有专业人士透露,以往中国书画、瓷器、古玩、油画、邮品等各品种全年总成交不到10亿元,而中国书画在其中的份额不到总盘的一半,也就是说,中国书画市场全年的额度还不及欧美市场一张上世纪30年代二流画家的一件作品的价格。如此之大的市场落差,孕育着极大的上升空间。
在鱼龙混杂的书画市场中,既有真正的藏家,也有投机的炒家。据行家透露,近几年艺术品投资以年增长33.47%的高回报稳居各种投资之首,吸引了不少闲资,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所谓的“炒画团”。 一位书画收藏家说,6年前,某著名画家的字是每平方尺1500元到2000元,而如今已涨到每平方尺1.5万元到2万元。某某的画则从每平方尺1.5万元飙升至30万元。
与画价节节上升相呼应的是,全国各地跟风倒字画的人越来越多。在不少大中城市,有些小画商花两万元收购的一幅画,3个月后就有可能加价5000元转手他人。这些短期交易行为,使得书画市场的繁荣中掺杂一些“虚火”。 不少专业人士认为,炒作并不能增加艺术品的价值,书画艺术的真正价值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谁在“主宰”书画价格?
如今的书画市场发展势头很猛,并且后市被普遍看好。但书画市场中的价格体系比较复杂,同件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价格不同!同一书画家的不同作品价格也不同!相同水平的书画家的作品价格也有差别等等。按目前情况来看,书画市场上现存五种价格:书画家的润格、拍卖行的成交价、画廊的展销价、收藏圈内的交易价和市场笔会价等,到底哪种价格能正确地反映书画作品的价值呢?书画作品的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书画家的润格
自古以来,每位书画家都有自己的润格,或按平方尺计算、或按件数计算,分门别类皆很详尽。现代书画家的润格档次更是丰富,有几元一平尺的,也有上万元一平尺的。润格应该只是书画家本人对自己作品的市场预测,而是否能够被市场所接受,那还需在实际操作中去检验。除了少数书画大家的润格能成为实际交易价以外,大部分书画家的润格只不过是参考价,特别是现在有些中青年书画家,把自己的润格定成了天价,并且远远高于古代书画大师作品的成交价,无论是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还是其艺术风格的成熟性来看,这样做都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说,现在书画家的润格只是一种主观愿望,不能成为书画市场的交易准绳。
拍卖行的成交价
拍卖行如果运作规范,本着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采取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操作的话,其拍卖书画作品的成交价、估价和底价应该是书画市场进行交易的参考。但最近有些小型艺术品拍卖会出现了操作失误,产生了赝品和价格争端,有的甚至对簿公堂,给本来一个很好的形势蒙上了阴影。并且拍卖行有时也成了某类书画家的炒作阵地,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经常拍出很高的价格,有些看起来让人哭笑不得的作品也能成交,这种结果不能不使人产生疑虑。以上现象会令收藏爱好者对拍卖行的信誉及价格指导作用开始动摇,使书画作品的价格更加扑溯迷离,令收藏圈无所适从。那些小型的和刚起步的拍卖行更是添乱,所搞的无底价拍卖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所以说,不是每个拍卖行的成交价都能成为书画市场的价格标准,只有那些严于律己、业务精湛的拍卖行的成交价才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画廊展销价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画廊业存在“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情况,以极低的价格从书画家手里拿出作品,再以数倍乃至更高的价格卖给外国游客和不懂行的收藏爱好者。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难见到,因为书画市场正在逐渐成熟,操作方式也正逐步完善。书画名家的作品如果价格合理,并且作品质量也不应付,这样的作品不愁卖,所以在画廊里很少能见到这类作品。画廊业主们基本上采取别的方法去收集已故大家和在世名家字画,通常在礼品市场的消化吸收和急需资金周转的藏家手里便宜购买。另外就是利用自己的鉴赏经验与字画投资的预见能力,与某些中青年书画家签约买断,以求得低价进画高价出售的效果。但我国目前画廊业实力有限,也没有形成规模,并且画廊业主对书画市场的预测判断能力还有待于加强,所以说,画廊的展销价亦只能是收藏圈的参考。
收藏圈内交易价
圈内交易价一般都很低,属于一种交流性质,不能代表书画本身价值水平。无论是在书画收藏领域运作多年的收藏家,还是刚刚入行的收藏爱好者,他们之间都经常进行交易,以达到增进流通、互通有无的目的。他们包括画商、经纪人、画廊业主等,它们手里藏品的来路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价格低廉,比较接近于书画作品的合理价格,他们操作灵活,不受时间、地域以及市场波动的限制,经常见到一定利润就把自己的藏品出售。并且这些人能把握书画市场的脉搏,抓住地区性价格差别,在书画交流之中实现利润。收藏圈内的这种活动,有利于书画市场中的书画流通,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润滑剂。收藏圈内的交易价由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它经常被看作是书画投资的重要参考,但不了解这一行的人又很难把握得到这一价格。
市场笔会价
自文艺界的同行们开始全国性的走穴以后,书画界的走穴行为也是随处可见,但他们的开始阶段又有些不同。演艺界刚开始就是走向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一般都是先谈好出场费及待遇问题,由经纪人具体负责联系事务,在这方面越做越轻车熟路,很少出现纠纷。书画界刚开始走穴时,还是经验太少,并且书画市场在那个年代还不是很健全,经常出现商业欺诈行为,不是经纪人暗箱操作坑害收藏爱好者和书画家,就是一些书画界的浑子去蒙骗经纪人和收藏爱好者。总之,书画界开始走穴后的前期阶段,使一些较早步入书画市场的书画家掘了满满的第一桶金,也使很早进入书画市场并不太懂行的收藏人士受伤了一大批,他们的藏品大部都很难出手,基本上变成了废纸。而现在就不同了,收藏圈与书画界双向选择,收藏界变得理智多了,他们通过成熟的经纪人,请来他们感兴趣的书画家,为他们组织笔会,事先定好“红包”金额,以便拿到价格合理的书画作品,他们这时的交易价远远低于书画家的润格,无论是投资风险与资金回报方面都是其它操作方式无法比拟的。笔会和走穴价能使买卖双方达到双赢的目的,如果能够操作更规范和诚信方面进一步加强,这种操作方式生命会更长远,其所形成的价格也会更具市场指导意义。
以上所述的价格,都不能在市场上起决定作用,所以具体操作时,需综合考虑以上的五个方面,在作品价格满意的基础上,还要追求作品的艺术质量。给书画作品定义合适的价位,需要横向与纵向全面考虑,横向相比于书画家同等社会影响及艺术成就的同行,纵向研究书画家作品的市场供需,需求量大于作品创作量及存世量,价格就会看涨,反之,再大的名家大师的作品也会贬值的。
影响书画价格的因素多多
书画圈资深人士总结分析认为,成熟的书画艺术品市场,决定书画价格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艺术品价值
一般情况下,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大抵一致。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其经济价值自然不菲。这里的艺术价值是指技法的难度、高度,时代气息,格调修养和风格等。
作者的知名度
有时候一幅相当优秀的画作,因为画家的名气所限,价格总是上不去。而一张普普通通的画,只因是出自名家之手,价格却惊人的高。如2007年10月,“皇帝专业户”张铁林在中国书法网上打出广告——“铁林先生优惠为网友题写斋号和小品斗方(优惠期一个月)”。消息出来后,有网友挖出一份明星书法作品价目表,其中赵本山以3.4万元名列第一,贾平凹、唐国强、倪萍、姜昆等都榜上有名。明星书法到底值多少钱?业内人则认为,现在书法作品分两种,一种是业内,一种是外行,外行就是买个热闹。明星就是卖他的明星效应,不能以价格来评判明星书法的价值。张铁林的书法自成一体,是明星中的书法家,有一定的市场价值,行内也是肯定了的。
作品的存世量
按照供求规律,供不应求的作品,价格扶摇直上。这就是为什么画家去世后,价格往往会上升的原因。
力作与庸作
作品的精与劣影响着作品的价位。同一画家的作品,精品力作与应酬之作不可同日而语。如同样是张大千的山水画,代表作《石壁寒泉》可拍卖至100万元以上,而一般作品如《林壑闲游》仅值数万元。书画市场上作品应尽量买真、精、新。真是前提,精是到位,新是货色和品相成色。
题材的意义
题材不同,大大影响书画价位的确定。如傅抱石的代表作《丽人行》,取意唐代诗圣杜甫《丽人行》,从一侧面反映盛唐雍容气象,也暗合现代人优美的审美性情,价格升至1078万的天价。而他其它题材的作品却在数万至数十万间。
审美的差异
审美意识既有客观的社会标准,又具丰富的个性差异。每个收藏书画的人都有理由保持自己的主观的爱好、趣味。如李可染、陆俨少,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价位不一。北方人喜李可染,南方人收陆俨少。
人为的拉抬
健在画家的作品价位是不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为的炒作。现代社会的宽松环境和开放心态,使许多人在利益的驱使力下,不择手段地包装、炒作作品,这在拍卖行中并不鲜见。有些中青年画家的作品价格,甚至拉抬至超过清代画家的价位,这显然是人为炒作。谁跟风吃进,很可能全线套牢。
科目及形式
中国画分山水、花鸟、人物三科,中国书法有真、草、隶、篆、行五体。一般来说,山水画价高于人物,人物画价高于花鸟,楷书价高,行草次之,篆隶再次之。尺幅的形式大小对于作品的卖点有一定的决定作用。
对此有行内专家认为,引入金融资本正导致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变化,艺术品基金、信托、评估、鉴定、咨询均较快发展,但市场创新仍需政策引导。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