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可怜的汪氏伪政权》
叶浅予《昭和天皇招大和之魂》
将在2013年12月中旬举行的秋季拍卖会上,北京荣宝西画专场将推出一个颇具特色的小专题——抗战时期叶浅予的漫画艺术。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且特殊的时期,它不仅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且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伟大的阶段。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历史的转折意义,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华民族揭开了空前悲壮的一页,在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要紧关头,中国文艺界以民族救亡为己任,积极投身到全民抗战浪潮中。文艺成了整个抗日战线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文艺工作者们从各个角度,运用各种形式,创作出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与现实社会的有机结合艺术作品,深刻地记录了历史转折关头民族的情绪与时代变化。抗战时期的艺术,不仅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整个中国近代发展史中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即拟对叶浅予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艺术进行一些简单探讨。
叶浅予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著名的国画大家,美术教育家,卓有贡献的美术活动家。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1907年3月1日生于浙江省桐庐县,少年时喜爱书画及民间美术和戏剧艺术。1922年入杭州盐务中学,开始作西画写生,并从此爱上了画画。1925年因家贫辍学,18岁的时候一个人只身来到了上海,踏上了谋生的路。被上海三友实业社录取为绘图员,后改为中原书局画教科书插图。先后做过布行的学徒,时装设计、舞台美术布景等工作。丰富的工作经历使他在绘画造型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1927年起,叶浅予开始漫画创作,并结识了张光宇、黄文农、鲁少飞、王敦庆等当时活跃的漫画界人物。次年与王敦庆、黄文农创办了上海漫画社并担任编辑,其间,开始创作长篇漫画《王先生》,连载于《上海漫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多家报纸转载,并被拍成电影,在当时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1936年,为南京《朝报》创作长篇连环漫画《小陈留京外史》。这两部漫画显示了画家的敏捷才思和长于喜剧的故事结构及漫画的造型技巧,在形象描绘上,有西方漫画的影响。
叶浅予《汪精卫遗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文艺界积极投入抗日阵营,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刊发于《文艺月刊》第9期上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中这样写到:“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的有力武器”。1937年,上海文化艺术界实行抗战大联合,美术界最先响应的是漫画家,在叶浅予的组织下,张乐平、梁白波、陶谋基、陆志庠、特伟、胡考、丁聪、廖冰兄、黄苗子等十多位才华横溢、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迅速组成了抗战中的一支特殊队伍——“救亡漫画宣传队”,并由叶浅予担任领队。随着抗战时局的不断变化,漫画宣传队历时3年辗转于上海、南京、武汉、长沙、桂林、重庆等地以办展览、出画册、办画报等方式进行着抗日救亡漫画创作与宣传活动,获得了广大军民的热烈响应。1938年春,在武汉期间,漫画宣传队被列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的编制,在周恩来、郭沫若的指导下工作,先后组织出版了12期《抗战漫画》半月刊,其间,叶浅予创作并发表了《为仇恨而生》等抗战漫画。1938年6月中华全国漫画界抗敌协会成立,叶浅予当选为理事。同年,漫画宣传队创作的抗战漫画在苏联莫斯科展出,向世界各国人民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1939年叶浅予受命赴港主编《今日中国》画报,先后共出版了12期,发行到了东南亚、欧洲、美洲及大后方书店,有力地宣传了中国的抗日斗争。1940年叶浅予回到重庆述职期间,创作了大量《战时重庆》组画,真实描绘出了作为抗战大后方重庆人民的生活现状。1941年,香港沦陷,翌年创作了叙事漫画《逃出香港》,对日本法西斯在香港犯下的罪恶行径进行了有力地揭露。后来又受上级指派,飞至印度访问中国远征军,其间,又创作了大量反应战士受训、生活及印度风俗写生的漫画作品。
叶浅予是抗战时期漫画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领导的漫画宣传队始终活跃在抗日救亡第一线,深入前线、街头、乡村,用画笔唤起民众,鼓舞士气,揭露侵略者罪行,歌颂奋勇杀敌将士。冒着凶猛的炮火,以惊心动魂和充满血腥火药味的现实,记录下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感召下顶天立地的抗日斗争事迹。在动员和宣传抗日的浪潮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抗战时期是近代漫画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出现了自清末民初漫画作为一个画种诞生以来前所未有的创作高潮。年轻的中国漫画在这段时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涌现了大批风格成熟、鲜明,艺术性和思想性都较高的漫画大家,叶浅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纵观叶浅予的整个漫画艺术,我们可以发现,其漫画创作,在抗战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早期简单运用讽刺、夸张、诙谐等漫画手法,创作反映市民的市井生活的系列滑稽漫画的艺术家,逐渐成长为紧随时代脉搏的、反映时代精神的中国漫画界的带头人。
抗战期间,叶浅予的漫画创作紧紧围绕着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通过抗战现实中的敏锐观察和精心提炼,使漫画成为投向敌人的匕首和鼓舞国人士气的号角,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其漫画创作涉及到抗战的各个方面,题材包括唤起民众积极抗日、歌颂抗日将士奋勇杀敌、揭露日寇侵华暴行,抨击汪伪政权、瓦解敌伪军士气、表达抗战必胜信念等。如其作品《老当益壮》生动刻画了老当益壮的王先生,一口气杀了13个日本兵,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组画《太阳旗下的香港》则深刻揭露了日寇暴行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不能流芳百世,何妨遗臭万年》《汪精卫遗像》、辛辣地讽刺和揭露了汪伪汉奸政权背叛祖国和出卖灵魂助纣为虐的丑恶嘴脸;《昭和天皇招大和之魂》《海之荒鹫》形象地揭露和讽刺了侵略者的邪恶和必败的宿命,坚定了抗战信心,鼓舞中国军民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而努力。
叶浅予《海之荒鹫》
叶浅予《印度妇孺》
叶浅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在学习、借鉴国外漫画经验和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漫画艺术,作品呈现出清新、明朗、质朴的艺术特色。其漫画表现手法丰富,创作形式多样,即有长篇巨著,又有组画及单幅画。如作品《终于吃了顿饱饭》,是由两幅作品组成组画,反映的是战时重庆人民的生活现状,画面构思巧妙、构图简洁、富有张力,画面中虽没有任何文字表述,但却鲜活而深刻地表现出了饥饿的一家人卖掉了衣服才换来一顿饱饭的艰难生活,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其艺术张力远甚任何文字的描述。正如王琦1945年3月12日发表于《新华日报》所说:关于历史,有些史家的记载,往往还远不及漫画家笔下的几点几线道来逼真而且丰富”。
叶浅予这一时期的漫画,造型淳朴、构思巧妙、构图简洁,虽然没有绚丽的色彩,但画风犀利、饱含激情,是充满魅力的见证历史之作,富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成为再现抗战硝烟,记录时代风云的历史画卷,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