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资料
近日,在常熟市瓶隐庐纪念馆,来自上海、浙江、广东和常熟当地的一群艺术品收藏爱好者,聆听著名鉴定家、收藏家,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会长曹公度对当今国内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市场的分析与释疑。这是曹公度首次在故乡常熟开讲艺术品收藏。
收藏应该是一种文化表现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生于虞山脚下之书香门第的曹公度,为人洒脱豪迈,学识渊博,有著名鉴定家、收藏家,张大千研究专家之誉。
1985年10月,年仅19岁的曹公度经其父亲,著名词人、书画家、收藏大家曹大铁介绍,拜谒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收藏家高式熊,铸成终身师生情缘。同年,曹公度又得识父执钱君匋、顾振乐、曹逸如、伏文彦等诸前辈,领略艺旨,并得人物画名家颜梅华墨宝馈赠,从此,开启了曹公度个人收藏之扉。
对于收藏,曹公度认为,收藏应该是一种文化表现,自古有之。收藏是人们以具有特定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为对象,有意识地整理、积集历史文化的社会活动,是人类保存和发展文明的一种文化传承活动。收藏文化具有民族性、传承性、融合性、差异性、偶然性等特点,不仅仅是一个可视的微观,也可成就一种文化传承。
较之传统收藏,曹公度说,中国当代收藏以其独有的时代特征,被深深打上了价值的烙印。收藏理念和思想正随着价值观等经世应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藏世界风生云起,同时也是世态百相荡涤人心。艺术品纷纷走出旧家迈向市场换成新主。交易之频繁,近世未闻;交易之价高,令人咋舌。同时,时代收藏中的很大一部分参与者,已远离收藏文化内核,以谈论拥有为首要,以追求价值为己傲,忘记了收藏文化的时代责任。因此,曹公度建议,投资或收藏艺术品,一定要努力学习并且多向专家请教,毕竟专家“打眼”的机会相对小些。切记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每个投资或收藏的人都会跨过一个自以为是的阶段,交一些学费那是必然的,但这个过程越短越好。
对于艺术品投资收藏,曹公度认为,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开拓,艺术品门类繁多,只有耐得寂寞,用学识、毅力、智慧,在多个领域有所突破建树、有所新的感悟,并应用多种艺术门类交叉积淀出的学识、眼力辨伪存真,才能达到心御万物之上而游刃有余,这是一种境界。
中国收藏的未来在哪里?曹公度指出,中国收藏不在“学术型”收藏,而是在“学问型”收藏。他认为,“学术型”意味着只是几位专家在学术上打转,而“学问型”则蕴含着又学又问,互相讨教,互动增加学养,传播学术,普及知识,惠及大众的意义。
投资型收藏实属“伪收藏”
收藏成为风尚是时代文明进步的风向标。但收藏成为狂热,这已不仅限于文明进步,更掺杂着其他原委,忧喜参半不为言过。因此,时代呼唤收藏家的自省,更期盼真正收藏家的涌现。
在10月16日的讲座中,曹公度认为,作为一个收藏投资者,要想面面俱到是不会成功的,因为收藏投资是一项需要知识、精力和经济实力的事业。什么都收藏,什么都投资,最终导致对每一项收藏投资品种都不精不深,难以获得成就或最大投资回报,艺术品投资收藏正是如此。
对于投资型收藏,曹公度认为,那种为理财增值而低买高出者,意在不断赢利超值,达到个人财富的再创造,其行为仅仅是商贾的经济活动罢了,所谓黄盖周瑜是也。这属理财手段,本无可厚非;唯独以理财为杠杆的这种经济增值行为,且个人又无任何收藏鉴定建树,距收藏文化的内涵相去甚远,却非要挂上“投资型收藏家”桂冠方可罢休,着实让人汗颜。其中部分投资者经过思想理念的整合融会,或许会改变其“投资”理念初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收藏家。
曹公度认为,“投资型收藏家”或“投资型机构”的“收藏”行为,与传统收藏家的收藏行为多有径庭。究其原委,传统型收藏家也不是只进不出,只是出少收多;藏品多经过深入研究把玩,爱若己肤,但为了增加收藏品档次质量,只能“以藏养藏”来完善收藏体系。他说,我对“投资型”一派,向来看作“收藏弄潮儿”或“收藏新贵”。若非以“家”来冠称,属“伪收藏”。大浪淘沙,岁月是最忠实的答题者。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