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物还是“羞”文物? 盘点那些坑爹的文物修复
0条评论
2013-10-29 14:09:49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郭峰
圆明园文物修复
被指“土气”
2010年7月,圆明园首批破损文物完成“试验性修复”后刚一亮相就被质疑“土气”,因为部分文物被涂上金漆,而且连修复中使用的纹饰图案也没有任何依据。国家文物局科技保护专家组组长王丹华在看到这批修复后的文物时问道:“石膏补完后,又在外面涂上金漆,是什么目的?”修复人员答:“就是为了让瓷器更漂亮。”当看到一件五蝠捧寿盘上修复后的蝙蝠腿脚、眼睛既无神韵,笔法也不均匀时,王丹华表示:“我们不是文物贩子,修复出来的文物怎么有作假的感觉?”
唐代石佛遭重塑
成水泥佛
2012年,礼泉县骏马镇双佛曹村的几位“热心”老人凑钱“修复”村上的一对唐代石佛。完工后举行庙会,附近老乡们来庙里定睛一瞧,顿时泪流满面——石佛竟变成水泥佛了。据村民讲,这对石佛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文革时他们冒险将其埋于地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重新挖出。得知唐代石佛遭到重塑,礼泉县群众议论纷纷。好在该县文物局表示,他们可以利用现有技术清除覆盖在石佛身上的水泥,在尽可能不破坏文物价值的前提下恢复其原貌,大家这才放心了。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