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2013年11月2日下午,“想象西西弗斯式的快乐”法国女艺术家华蕾丽(Valerie Honnart)个人作品展在位于上海莫干山路m50的菲利普画廊展出,希望使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有机会能更多地了解并欣赏到她的作品,展出了这一系列的作品,为期2个月。华雷丽表示,她一直在中国创作和生活,这些作品是她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她认为自己的作品只是呈现她客观的感受。之所以用中国画元素是缘起于华蕾丽小的时候,父亲曾经给过她一本中国画画册,她被深深的吸引,那时候就立志要来中国学习国画和中国文化,在她看来中国画中的意境是一种人和自然的和谐,而现在人们最需要的也许是传统文化中最简朴的道理。画廊的创始人 Philippe Staib说:“我尝试通过我的认知、情感、和眼睛去体会及热爱艺术。”这种对于艺术的热爱是华蕾丽女士所欣赏和认同的,也她本人的理念非常契合。
华蕾丽女士出生于1966年,从巴黎政治学院研究所毕业后,继续在巴黎的工商管理研究院深造并获得了通讯硕士学位。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她开始进行艺术创作并周游各国。她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过中国绘画,在罗马美术学院学习雕刻,壁画和仿古工艺。她去过中国很多地方,并在香港居住过。她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东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使得她对于艺术的表达方式有了更为独到奇妙的见解。
“想象西西弗斯式的快乐”这一系列的艺术创作便正是如此。西西弗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国王,他因受到诸神的惩罚,被迫每天都要把一块不断滑落的石头推到山顶,日复一日,如此陷于永无止境而毫无意义的劳作中。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只是华蕾丽女士寄托真实生活的载体。在中国生活的人总能被大街上充斥着的各种永无止境的事物所震惊。华蕾丽女士说:“每一天,我的邻居都要制作十几扇窗户;每个晚上,我的另一个邻居都用脚踏车超载行驶,十分危险;总会有一座小山丘被挖平来修建公路,或是其他什么。”这些只注重当下而没有记忆的工作在中国大地上每时每刻都在不断上演重复,有许许多多个西西弗斯在重复不断地搬自己的那一块石头。
华蕾丽女士对中国的山水景观、武术、艺术的气息、油墨的使用、以及构成歌剧元素的长期筹备工作的悟性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她研究学习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解读这一现象:“这些只注重当下而没有记忆的工作,只会把人与自然分离。人,不再是中国国画里那些寄情于山水、与自然合二为一的人了。这种对天人合一的怀念,对和谐的偏爱,展现出人类戏剧的根本变迁。”著名的艺术家的董克俭先生这样评价华蕾丽女士的作品:“她的作品,使人联想到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抑或是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中的不屈精灵——精卫。我更愿意将她的作品,理解为对命运抗争的坚忍不拔,而不仅仅是命运的轮回与宿命。”
“她(指华蕾丽女士)的这一艺术行为(不仅激活了这一神话),同时激活了我的记忆,让我从一种漠然中醒来。这种漠然,既来自人们物质上的沾沾自喜,也来自政治上的麻木。”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先生这样评论华女士的艺术作品。看过华女士作品的人,无不为她的作品所传达出的强烈信息感到深深的震撼:她的艺术作品有着极强的视觉效果,冲击着人们的感官和心灵,令人重新审视身边的现象,从而改变人们对事物的看法甚至生活的态度。
西西佛斯象征着恒久循环的工作,同时也揭示出人与环境的不和谐性。那块随时滚落的石头代表了人与环境一致性的丧失,人与环境变得格格不入,枯燥乏味的工作环境使人的身心都遭受着折磨。“要意识到整个世界是稠密的,自然和环境都能以巨大的力量来将我们排斥在外。”
因而,华蕾丽女士想要尝试的是,一方面思考工作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探寻那块象征人与自然分离、和谐丧失的石头,以便找到“想象西西佛斯快乐”的方法。
“西西弗斯式快乐”的方式究竟是什么?也许,我们只能到画展亲自去一探究竟了。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