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君璧《省过夜焚香》
1949年,随着解放的到来,方君璧离开了中国大陆,远赴她的第二故乡——法国,以期通过时间来疗养亡夫的心痛,同时也可躲避多变难测的政治风云,专心绘艺。然而由于当时二战的动荡,原本宁谧自由的法国,也早已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同时,由于方君璧的艺术灵感很多都是具有东方色彩的情景和人物,所以在这种两地窘境中,方君璧只能通过来往于香港、日本等地的采风取景,来尝试新的创作。
1957年,方君璧随儿子工作,搬到了美国波士顿定居。五十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工业的自动化、电脑化,以及随之而来的“非人化”。在支离破碎而又科技日趋发达的环境下,社会上逐渐衍生出一种被科技所支配,失去自我的集体氛围。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物质的相对富裕和舒适,反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冷漠,以及个人精神的苦闷和彷徨。
正值那时前后,日本曹洞宗的禅师铃木俊隆来到了美国,在旧金山建立禅宗学院。美国的禅宗,最早由铃木大拙带到大洋彼岸,而铃木俊隆则以更为身体力行的方式,将禅宗在西方推而广之、落地生根。禅宗所讲究的不立文字、行性成佛的观点,使得在传播过程中,降低了语言翻译的障碍,同时铃木俊隆通过自身的修证,从日常生活中参究真理,内省自我的方法,恰好抚慰了当时美国“垮掉”的那一代迷茫的心情。
而此时的方君璧,在经历了亡夫之悲恸、离国之酸苦、迁徙之辛劳,一直无以诉说这满腔辛酸,却在大洋彼岸,感受到了一丝难得的平静。同时由于方家本身的殷实富足,以及丈夫曾仲鸣文学博士的背景,方君璧一直对中国传统国学经典十分喜爱,尤其是对蕴含着哲学、心理学、文学的禅学,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并经常将此类题材,绘就在自己的创作当中。由于这些相近的文化背景,使得远在异国的方君璧与铃木俊隆,结交了深厚的友谊。
中国佛教中的禅宗,自宋代起传播渐广,并进入极盛时期,同时产生了与禅宗思想相关的绘画制作。画史上常把所画内容是禅僧或者禅宗故事、作家身份是禅僧、表现方式为禅余戏墨等的作品,概称为“禅宗绘画”。作品《省过夜焚香》正是这种禅宗绘画的延续,画面中的铃木禅师,身着玄色僧袍,面色慈祥地静坐于陋室之中,品读经书,身边的白玉香炉,袅袅的散发出阵阵檀香。
禅宗绘画不强求画面的真切的写实,而更着意在画面背后给观者的感悟。如相传为五代石恪的《二祖调心图轴》,画面所绘之僧侣以焦墨勾勒其衣着形体,以淡漠绘就其面目神情,除所画禅僧外,不留环境背景等他物,画风狂放,颇显艺术家当时之胸有成竹,给观者一种深思沉静之感。在《省过夜焚香》中,同样有着这种意味悠远的感觉。
该作曾在美国Massachusetts Cape Cod半岛,参加由当时最具声望的Providence Art Club举办的艺术展。而其大胆的利用油画去表现具有东方面貌的外国人,将中西艺术之技巧融会贯通并游刃有余的进行创新,弥足珍贵。
铃木俊隆
*铃木俊隆(Shunryu Suzuki,1905~1971):日本曹洞宗的禅师,法名祥岳俊隆,生于1904年5月,父亲也是一位禅师。在日本期间,铃木俊隆自年少即开始禅修训练,经过多年的修习而臻成熟境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多数修行者皆改行从事其他职业时,铃木仍坚守他的禅师生涯。1959年,他迁移至美国旧金山。几年内,他的教授吸引了许多西方学生,他在旧金山建立了禅中心,并在加州卡梅尔谷地成立了西方第一所禅修院。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