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艺术:波普?油画?花样水墨?
0条评论 2013-11-05 15:13:2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朱伟:本土艺术很危险

波普?油画?花样水墨

海外的艺术媒体与评论者乐于把朱伟塑造成体制反叛者形象,他的前军人身份被他们津津乐道,画作的政治波普意味也被大加渲染。

看朱伟的画作,的确能很轻易地从脑子里蹦出"波普"二字:较早作品中的领袖形象自不用说,最新"乌托邦"系列中会场背后的红旗、前景的鲜花、高举的手臂、木讷的神情,蓦地现出一股温暖的荒谬感,直截了当地勾动观者对某种政治氛围的旧感触。

这固然对西方市场有莫大的妙处,但在作者本人,却常常是万般无奈。当被艺术评论家问起动机、思路、隐喻背后的理性思考时,朱伟有常常因为不知如何应对而浑身不自在,一次甚至因为无语而窘迫,瞬间汗透全身。

政治波普眼下已经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圈中避犹不及的标签,因为据说它已经接近末路。

事实上,且不说较之前苏联的政治波普,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并没有超出把玩、拼贴符号的模仿层次,他们题材的局限、意趣的单薄、手段的稀少,还远远没有穷尽政治主题和表现方式二者的可能性。

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在可能性这件事上的追求,至少看起来,还多是以西方市场标准为依据,并没有把自己的心性、关注和创造性作为驱动。因为在中国,新的现实政治题材每一天都在不断浮现,而西方世界对中国现实的(大众的、人尽皆知的)视觉认知,恐怕还停留在"文革"符号、领袖形象上;如果以"神六"太空人或奥运会"福娃"做主角,眼下只怕还波普不起来,吃力不讨好。

如果放下政治波普的是与非,或许倒可以更好地看朱伟的水墨画。在传统水墨的创新尝试里,进行抽象试验的画家很多,而以工笔画为载体的却难得一见。

朱伟在宣纸上制造出方格底纹,夸张地托出古意,而朱红钤印从尺度到印文又如孩童嬉玩般活泼无忌。对于人物的描摹,朱伟则摆脱了传统水墨工笔人物皆是全身而不可局部、不可特写的旧规条。这种尝试的直接效果,就是使作品在直观上与以油画为主的"当代绘画"颇为相似。比如《草图1号》上无名持烟男人的眼神,无论如何不能让人联想到传统的水墨工笔,而它又比某些符号元素更具感染力。

朱伟在新技法上所做的思考和尝试,比评论家关心的主题或概念上要多,但他知道仍然有许多问题无法解决,比如表现人物的正面——他无法以水墨去画张晓刚的《大家庭》那样的作品。"油画的基础是素描,水墨拿起来就招呼;人物都得是侧脸,要是正面大平脸,没法画。"作为水墨改良的坚持者,他不停地感叹水墨表现力的"弱":"画人,水墨必须画一个完整的人,油画不用。用水墨画一个半身的人,一开始根本不可能,也不知道怎么就可以了,但必须画大家都知道的,比如领袖。然后画无名的,也出来了,但还是弱。因为水墨讲线条,色彩是辅助的——人身上哪有线条?"也因此,他最想描摹的人物心理,就更难实现了。

"日本画,从中国传过去以后,就停在那儿不发展了;伊朗的细密画,18世纪差点消亡;中国画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水墨确实不行了,但你可以改良啊。"

朱伟的水墨新花样能否使中国画传统技法产生新的活力,尚难断言。但有一点朱伟很明白:"画传统水墨,50岁之前根本出不来。"

前两年,朱伟已有名动海外的迹象。一次,他的一幅大画在搬运中破损,送到故宫的一位裱画高手处修补。"到日子去拿画,老人家根本没有时间观念,说明天再来吧。临走时还教育我一顿——小伙子,你还得好好弄!意思说,你还嫩啊。"

(《南方周末》2006年5月4日  记者:李宏宇

编辑:admin

声明:该文章为99艺术网原创文章,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需使用请拨打合作电话:010-51374001-807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