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双年展“首秀”现场
拍卖双年展展览现场
11月3日晚上,首届拍卖双年展的“首秀”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落下帷幕。从现场的感受来讲更像是一场表演,或者把这个拍卖会看做是一个行为艺术更为恰当,进行现场结标的意义不在拍卖这件事上。史金淞在拍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拍下就是一种态度,重要的不是花钱而是表态。现场拍卖,只是双年展其中的一个“作品”。
拍卖双年展“首秀” 拍卖现场的另一种观感
与正常拍卖会相比,这是一场灯光昏暗,有乐队暖场,行为表演贯穿始终,有的作品一个藏家只许买一件,还有的作品是落槌后才创作,被展览和作品包围的感觉有点“野”的拍卖会现场。确实也如主办方说的那样,做到了史无前例。
现场42件拍品,4件流标。其中仅7件有起拍价,其余36件都是无底价起拍,有现场和网络买家进行自定出价。白宜洛用超市促销宣传单创作《热卖》,在网络出价到1600元后,现场竞标到10000元落槌。7号藏家以21024元拥有了张永见《切切NO.1》4年的使用权。每件作品结标后,由卜云军与胡尹萍带领志愿者现场吼着“好!好!好!”的行为《现场卖笑》以3000元落槌。而上述举例的这几件都是以无底价起拍,从这一现象来看,买家大多愿意为艺术家的观念和想法持支持态度。
现场买家参与感强 看中艺术品的互动性
策展人史金淞自己也掏腰包买了5件。分别是:以1万元落槌的石青2011年用纸箱、木条、塑料箱、木托架创作的《社会装饰研究项目》;3000米(约1.54元/米)落槌的王海涛用铜线、铜钉创作的《26600米》;1500元落槌的每加价一次就将原四尺整张宣纸对折一次的王迈作品《无题》;7.5万元的华韡华《创世纪-上帝之手》,这张艺术家在棉纸上指挥100万只苍蝇大军在六天时间里绘制的“上帝之手”还可以让史金淞在10年内拿这件作品去艺术家工作室换任何一件纸质作品;一张800元落槌的史晶作品终身六折卡的《特权计划》。
此前也在纽约拍卖会和网上拍卖买过艺术品的史金淞,是第一次在国内的拍卖会现场竞买,同时竞买的也是自己策划的展览作品。这样一个特殊的精力让史金淞觉得“很High”,这样的参与让他觉得自己是在参与一个“作品”的制作过程,而其他参与过的拍卖让他感觉“只是一个拍卖”。
拍卖双年展参展作品
另外来自投资领域的藏家程可沛先生在现场也拍下5件作品,分别是:9000元落槌的王宁德《最后的晚餐之后(1/3版)》;1.2万元落槌的姜波用塑料袋、水、洁厕宝、钢材制作的《大蓝》;5200元落槌的陈勇劲《碎片2013 NO.2》;1.5万元落槌的展望《寻找非物质》的第五版正版铍铜100元人民币;1700元落槌的将借用钟南山净业寺“选佛场”大殿进行寻熏计划的欧阳文东《香导——钟南山NO.1》。
近两三年开始广泛收藏的程可沛先生,在拍后接受雅昌艺术网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看中未来的艺术、艺术中的互动性,以及艺术广度,而这三点在这次拍卖双年展重均有体现。投资出身的他并认为“艺术品不是很好的投资品”,购买艺术品的出发点还是要以学习与收藏为主。
买家愿意支持观念艺术 但“埋单”尚有限额
从现场落槌价从几百至一两万元不等,从4件流标的拍品:4.5万元起拍的杨心广《带弹簧的树枝》,3万元起拍的赵赵《浪》,10万元起拍的赵赵《香水》,6万元起拍的朱发东《掀衣代言》可以看出相对其他拍品一是起拍价相对较高二是收藏需要一定空间。举牌的大多是抱着支持当代艺术的态度而来,但为艺术观念“埋单”具有一定的金额限度。
在拍卖会结束后,史金淞谈到感觉自己目前所做的只是冰山一角,感觉内心还有很多想法快要翻滚出来。据悉,除了这42件作品的“首秀”之外,其余的作品将为在赵涌在线平台进行网上拍卖。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