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谦在纽约拍下苏轼《功甫帖》:以5036万元成交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苏东坡有一篇《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远比其《功甫帖》更有名。苏东坡在《黄州寒食帖》中描写自己的黄州仕途生涯“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窘困之景,跃然纸上。但是这还不算苏东坡一生中最凄苦的日子,更惨的还在后头。一个又穷又丑的大叔,再加上满肚子不合时宜,老苏的文化名流之路,前程堪忧。
在今天的文化圈,有的人依靠“佛教心灵鸡汤”赚取粉丝无数。而苏东坡虽然毕生精研佛学,却不能靠满腹佛经来赢取粉丝,因为苏东坡不喜欢求神拜佛,当然他也不会喜欢今时今日遍地泛滥的“佛教心灵鸡汤”。苏东坡虽然没有云门法师那种“若我遇见,一棒打死与狗子吃。”的狠劲。但是他肯定瞧不起求神拜佛的信徒。苏东坡真正明白《金刚经》的偈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豪斯医生尝言:“You talk to God, you’re religious. God talk to you, you’re psychotic. ”精通佛法的苏东坡比无神论的豪斯医生更加决绝,他对佛祖无所求,无所欲,更不曾试图与佛祖交流。
苏东坡临终之际,与方丈有一段对话——方:“端明宜勿忘西方。” 苏:“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方:“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更须着力。” 苏:“着力即差。”——苏东坡弥留之时,方丈让他心念西方,以登极乐世界,他也只是淡淡的一句“着力不得,着力即差。”——今时今日,倘若苏东坡上了微信与微博,那些热衷于转帖“禅师金句和仁波切名言”的朋友,恐怕统统都会被他拉进黑名单。
苏东坡缺乏今日名流所标榜的“拼搏精神”。苏东坡在惠州当官的时候,曾写过一篇《记游松风亭》,文章说他常去山上的“松风亭”游玩,但是有一次爬到半山腰,足腿乏力,苏东坡就在半山遐想:人生是不是一定要努力往上爬到顶呢?我在半山腰拍拍屁股,挥挥衣袖下山去,不也是一种解脱吗?这种“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家思想,在成功学盛行的今天,未免有些颓丧扫兴。
在标榜成功学的大时代里,成功才是一切,登顶才是硬道理。如果王石当年攀登珠穆朗玛峰,爬到半山腰,就如苏东坡攀登“松风亭”一样,叹一句:“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说完就抹去脸上雪花,下山去煮红烧肉——恐怕老王的敬仰者立马要跑掉一大半。
苏东坡虽然曾经官至正部级,却是个政治上的保守派,既不会意气风发激扬文字,也不会振臂一呼从者万千,既也没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豪迈,也没有“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的悲情。缺乏名人名流与领袖所必备的号召力与感染力。
苏东坡的审美观,视写实的院画品味为天敌。在“百家讲坛”上,一位副教授谈到苏东坡的艺术审美时,说道:“苏东坡对生活观察得很细,他作为一个画家来讲,如果你画的画跟生活真实完全不符合,那你这个画就没什么价值···他是观察生活的,他注重绘画方面写生的基本功夫。”——副教授的这个拙劣的解释,恰恰与苏东坡不求形似、但求传神的画论背道而驰。
如果“百家讲坛”上的文科副教授、历史学家,都无法理解苏东坡鄙视写实、崇尚写意的审美观。那么今天的大多数人,又怎么可能理解苏东坡“论画与形似,见于儿童邻”、“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的文人审美?如果苏东坡穿越至今日,众望所归的陈逸飞、杨飞云一类的写实派就是苏东坡最大的敌人——更糟糕的是,有一说一的苏东坡肯定忍不住出言讥讽,得罪的人可海了。
行文至此,我们大概已经知道苏东坡的貌丑、五行缺金、清高直言、不合时宜,等等。让他难以成为今时今日的文化偶像与艺术圈名流,我们似乎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赞美苏东坡的诗词。但是苏东坡脍炙人口的诗句,还适合一千年后的今天的语境吗?未必。且看苏东坡那几句流传千古的诗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感慨充满历史虚无主义,在今天的盛世中,说轻一点是不合时宜,说重一点是政治不正确。今日国中的派别,无论左中右,只有高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才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的现代版的原唱邓丽君女士,英年之际香消玉殒,终究未能“人长久”。而94年翻唱版的王靖雯,情路坎坷,纵有千般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一阙“明月几时有”虽是天籁,却嫌太过悲怆。今时今日,小资和小清新们还是认为一句“相信爱情”更具正能量。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今天赞美苏东坡,实在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无论相貌、身家、价值观、审美观,苏东坡都与大众理想中的文化偶像相差甚远,根本不符合今天的艺术名流与文化名人的标准。我们今天谈起苏东坡,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不明觉厉。因此,记者们撰稿提到《功甫帖》的时候,除了强调再强调9个大字拍出5000万的天价之外,再也无话可说。
事实上,苏东坡不是流行文化的英雄,而是流行文化的天敌,他由始至终都是一个忠于自己内心的文人精英,这也是他之所以时时处处“不合时宜”的根源。艺术就是对平凡的背叛,许多平常人顶礼膜拜的价值:盘亮条顺、年少多金、心灵鸡汤、写实艺术、励志成功学······在苏东坡看来全都不足挂齿,一文不值。正是对平凡的背叛,让苏东坡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正是对流行文化的蔑视,让苏东坡在千年之前和千年之后都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也正是如此,苏东坡才是苏东坡。
如果苏东坡穿越到当朝,不管他如何不合时宜,不管他是否能够成为名流,倘若时光穿越,斯人再现,我只想对苏东坡说一句:明月作证,清风为伴,让我们互粉吧!
当然,有的同志可能会鄙夷我这个小小的幻想——你大概忘了苏东坡的9个字的帖子就能拍出5000万这个事实吧?就凭苏东坡的作品于今时今日的天价,就算他再怎么不合时宜,那也是往来皆土豪,相伴白富美,家有万荷塘,出入大会堂,怎么可能跟你互粉成为小伙伴?——面对如此冰冷而残酷的追问,我无言以对,唯有感慨一句:人艰不拆啊。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