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美术馆接连开馆 民营资本热情迎冬
0条评论 2013-11-08 11:00:33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曹原

 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一开馆便凸显“高端大气”路线的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多年铸一馆的功夫的确没让人失望,11月2日的盛大开馆,让人们见证了这座“歧异花园”的高品质。

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由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文•霍尔设计,设计充分发觉移动视角、不同空间层次以及广阔薄雾与水域的优势,展现出中国早期绘画深邃交错的神秘空间特色。美术馆是由平行透视空间的“场域”和竹子制成的黑色混凝土花园墙组成,一个轻质量体悬浮在花园墙之上。首层为笔直的通道,而上方体量的通道则逐渐转变为蜿蜒的结构;上层的画廊悬浮在高空中沿顺时针方向展开,在到达观赏南京城远景的最佳视角处终止。

其实早在2005年8月,四方当代美术馆就在南京城中的玄武区内成立,2010年才正式搬迁至现在这座“歧异花园”。四方当代美术馆是以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为主要功能,以改善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存环境,提高公众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度为宗旨的非营利民营美术馆。这座非营利民营美术馆的背后,是现年58岁的房地产开发商陆军和他30岁的儿子陆寻,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该项目耗资1.64亿美元,包括11座国际知名建筑师设计的建筑。”

南京四方:国际化高端路线

当然,能沉住气多年铸一馆的四方当代美术馆,其高端、国际化的路线远不在于外在建筑设计,四方当代美术馆广泛与各类艺术机构开展全球性的当代艺术合作交流和活动,其中定于2011年6月举办的威尼斯双年展的特别机构邀请展(collateral events)成为四方美术馆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的首次亮相。

而开馆展当天,无国界作品更是再次明确了四方当代美术馆的定位。几千平方米的超大空间不仅让建筑界疯狂,也让艺术家为之兴奋,整个美术馆内外无处不在的作品,都是为特定空间量身打造:美术馆门口草地上数百条网状小径,是来自没顶公司的《运动场》;用美术馆建筑过程中的阳光板作为装置材料的《大爆炸》是来自法国艺术家加布里埃尔•莱斯特的作品……作品没有国界,也没有类别限制,从架上油画、影像到装置,四方当代美术馆的高端路线还体现在其学术选择上。当日参展艺术家还有马琳•杜马斯、奥拉维尔•埃里亚松、毛焰、王广义、杨福东、周春芽、张恩利、阚萱、何岸、张培力、李竞雄等等。

在美术馆最重要的馆藏方面,建馆十年的四方,早期在传统艺术方面的重量级收藏早已被业界称赞,创始人陆寻当日曾表示:“任何一家美术馆的收藏都是慢慢积累起来。以前我们收藏传统艺术,直到我们要开始做这个国际化的艺术项目后,开始慢慢接触当代艺术。我们不会去设定界限,只要是我们觉的好的艺术家或者在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和这代人的情绪有关系的作品我们都会感兴趣。”据了解,此次开馆展上,除了为特定空间创作的作品之外,呈现的部分作品是四方当代美术馆的馆藏作品。

这个位于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项目,不仅将成为南京文化艺术新地标,也被外媒称为:“最具野心的文化项目”。

OCAT西安馆:美术馆连锁品牌的布局

自然,具有文化野心的不止有江苏四方文化集团,在民营资本进入艺术行业的热潮下,这样的野心比比皆是。就在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开馆的第二天,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西安馆西安曲江华侨城正式开馆,成为西安首个以当代艺术为展览核心、服务于整个西部地区的艺术中心。

OCAT西安馆是总馆位于深圳的OCAT艺术馆群中的最新成员。与OCAT深圳馆、OCAT上海馆相同,西安馆的使命是整合当地文化,对接国际资源,以国际化的水准来呈现并推介中国当代艺术。同时会全力支持多样化的、立足西安的国际文化交流项目。

OCAT西安馆以展览“书与法•二”作为开馆展,展出著名书法家王冬龄、邱振中,以及在国际上深受尊敬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的作品。该展览由著名学者、艺术家严善錞和祁小春策划。另外,OCAT西安馆馆长一职将由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推介者、英国艺术评论人、策展人凯伦•史密斯担任。

1996年起,华侨城陆续投资上亿元,相继建成侧重于当代艺术展示和何香凝作品研究的何香凝美术馆、推崇实验艺术的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以及关注先锋设计的华•美术馆,三个美术馆共同构成华侨城的“艺术三角”。对艺术持续不断投入25年之久的华侨城,其文化野心已是共识,拓展也自然不仅仅在西安:以华侨城旗下深圳O C T当代艺术中心(简称O C A T )为首的艺术馆,将建立以其为轴心形成布局全国的馆群网络。馆群网络包括原来O CA T所升级的“华侨城当代艺术馆”(总馆)、华•美术馆,以及在上海、北京、武汉、西安等地成立的6家分馆,这标志着国内最大的美术馆连锁品牌形成。据悉, 分馆选址都已经确定,都在华侨城所在城市的建筑项目里面,部分分馆还在修建当中。

民营资本的双刃剑

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早已从支持鼓励变成了积极火热,这种火热还见证了民营资本对艺术的狂热从艺术购买力到建美术馆、建艺术馆、建艺术中心的转变。无论是1995年开始至今、并做出品牌的地产商华侨城,还是1998年出自地产商陈家刚之手、曾轰动一时却以关门收场的成都上河美术馆,又或是17.6亿人民币的艺术项目“黄河艺汇”,民营资本这把双刃剑早已让人们看清楚,良好的经营能让一些民营资本的文化野心长久落地,而因为资本的单一性而导致依赖性过高的美术馆、艺术中心,它们的建成又或是忧心忡忡的看客们担心的开始。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