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幻想类电影“魔幻化”严重
国产幻想类电影“魔幻化”严重
国产幻想类电影“魔幻化”严重
11月11日,被冠有“光棍节”档期的电影市场共有7部爱情片扎堆上映。然而,纵观2013年的国产电影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除了颇有观众人缘的现实题材青春片、爱情片大有市场外,带有魔幻色彩的《西游·降魔篇》以高票房引人关注。与此同时,如今进口电影的票房基本上都是依靠科幻、魔幻等“非现实”题材影片。如《星际迷航》《超人:钢铁之躯》《重返地球》《侏罗纪公园》等均为科幻片。当我们的观众渐渐习惯于好莱坞科幻片的视觉盛宴,当“90后”、“00后”们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主体,他们的成长记忆里还会找到这类既充满想象力、创造力,又具有科学性、观赏性的国产科幻电影吗?
中国还没有真正的科幻片
浙江大学教授盘剑做了一个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新世纪的今天,如若把那些只有一点科幻元素的作品都算上,内地与香港相加也只有《再生勇士》《紫雨风暴》《公元2000》《蓝血人》《宝葫芦的秘密》《铁甲无敌玛利亚》《超级学校霸王》《特警新人类》《千机变——拯救危城》《飞鹰》《长江七号》《机器侠》《全城戒备》等寥寥十几部“科幻片”,这在每年五六百部(2012年为745部)的中国电影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实在太小了。其实,不仅仅是数量问题,这些我们自己称之为“科幻片”的影片究竟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还有待考证,在我国70多年的“科幻电影史”上并没有出现完全满足这一体系要求的作品。
一般认为,由于中国电影缺技术、缺想象力、缺具有自然科学知识结构的创作人员国产电影很难在科幻片领域有所突破,但盘剑认为,更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缺乏对类型创作的自觉意识和正确理解。科幻片对科学有特定要求、对叙事有独特规范,国产电影在科幻片的创作类型上并没有形成传统,也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格局和规模。在他看来,类型意识缺乏、类型认识存在误区,不只是国产科幻片缺失的原因,同时也是中国电影进一步发展必须摧毁的障碍,或不能不越过的“坎”。此外,科幻片创作倾向于“向前看”,强调想象、注重创新、具有现代性特征;国产电影则出于传统和市场的考虑更倾向于“向后看”,强调历史真实、注重传统价值、追求凝重平稳,这显然于科幻片创作是不利的。对此,盘剑建议,国产科幻电影创作者应该确立“向前”的“创作面向”,既要具备超常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现代精神外,还要有严谨的科学思维和明确的类型意识。
国产幻想类电影“魔幻化”严重
为区别于现实题材、写实风格、现实主义追求类的电影,北京大学教授陈旭光把表现人类超现实的、梦想的、想象的世界的电影称之为“幻想类电影”,包括科幻、奇幻两个大的“亚类型”。陈旭光认为,在好莱坞的分类体系中,奇幻电影几乎涵盖了除科幻题材外其他一切幻想类型影片,但是这种电影进入中国后,在与我国本土奇幻电影交流、碰撞的同时,出现了所谓的“魔幻”电影和“玄幻”电影的说法。其中,魔幻的核心是将魔法作为超自然力量的准则,根基于西方的民族神话、巫术和骑士文学;玄幻则是地道的本土概念,其核心幻想元素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中,如武侠、仙怪鬼神等,兼而吸收其他幻想电影的特征。
陈旭光认为,由于中国电影的想象力贫弱,“幻想类电影”长期被压抑和边缘化。这客观造成了我国当下幻想类电影紧缺、奇幻电影稀少、玄幻电影不成熟、魔幻电影盲目跟风等现状,而市场上出现的带有幻想色彩的电影几乎全部是玄幻电影。此外,由于现今的年轻观众受西方电影、游戏熏染严重,在观赏趣味上更偏爱西方魔幻风格,因此,为了迎合观众口味,近几年的玄幻电影中,中国本土的风格正在逐渐丧失,透露出的反而是西方的、魔幻的风格。比如在《白蛇传说》中,蝙蝠精的形象使人联想到西方的吸血鬼,《画壁》中的仙境更像是印度佛庙等。
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康健民的观点是,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国电影在全球大电影产业格局中立足的根本,也是电影创意产业的广阔沃土。为国产幻想类电影注入中国元素,可以为其形成创作风格、提升创意品质,乃至“走出去”方面提供动力。但是,现实中国产幻想类的电影在故事题材、内容上更热衷于哪些方面呢?陈旭光认为,不管哪一类型的“幻想”,其故事几乎都依托爱情题材的单一套路。比如《无极》就描写了三个男人与美女倾城的纠缠,《画皮》《画皮2》都以人与人、人与妖的情感作为主线,《画壁》中三个男人在仙境中任选妻子的场景俨然就是古代版的“非诚勿扰”相亲节目,《白蛇传说》则是许仙和白素贞爱情的当代演绎。相较于好莱坞仅仅将爱情作为其中主要线索的表现方式,陈旭光指出,国内当下的幻想类影片,无法摆脱对于“爱情剧的喜爱”,走的是幻想片与爱情片结合的路子。
平衡故事与奇观
从《无极》开始,经由《画皮》《新倩女幽魂》《白蛇传说》到《西游·降魔篇》等,近些年,一些带有西方魔幻色彩的电影陆续出现,再加上今年底即将上演的电影《大闹天宫》,以及正在筹备的《济公》《封神演义》等,此类电影已然呈现出加速的创作态势。对于这些被陈旭光称之为“玄幻”电影的作品,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藩将其称之为“中国式魔幻片”,即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超自然故事、具备异于现实的系统逻辑和完整世界观、包含具有超能力的幻想生物角色、重视呈现视觉奇观的类型电影,概言之,它们具有以魔“力”组织故事、以魔“形”展现奇观、以魔“界”建构时空、以魔“心”塑造角色的创作特色。
中国式魔幻片多改编自中国的传统故事,如何较好地利用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让这些传统故事与时俱进,并走出中国魔幻电影的特色发展之路?刘藩认为,中国式魔幻片不能忽视故事与观众现实生活的基本关联,要接地气、有人气、有烟火气,要找准传统故事与当下话题的契合点,最为重要的是要解决好故事内容与奇观形式的矛盾。虽然魔幻类型片的形成得益于数字技术的进步,魔幻片本身的特征之一也在于华丽奇观的展现,但刘藩认为,任何奇观都必须要以影片故事为依托,不能脱离影片的主旨而存在。以《西游·降魔篇》为例,虽然影片票房优异,但其对于妖魔鬼怪的过分渲染却遭受诟病。其中,沙僧作为鲤鱼精吞食儿童的场面,更是引起了很多观众的不适,它极大地削弱了观众对于沙僧的认同感,有悖于观众的文化心理习惯,同时也不利于影片的主旨传达。这种过分渲染的奇观,是出于血腥刺激的需要,是以牺牲叙事的连续性为前提进行反复铺陈的,只会拉低影片的品质水准。刘藩认为,在这个特效至上、炫技成风的时代,中国式魔幻片要从票房大胜转向口碑大胜,必须需要学会平衡故事和奇观。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