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立文教授的最后访谈
0条评论 2013-11-13 10:52:31 来源:典藏投资 作者:陈柏谷

与苏立文同为剑桥大学建筑系同窗的知名建筑师王大闳,两人相知相惜。在餐叙时,苏立文开心拿出去年牛津大学出版他的新书中,关于王大闳建筑的篇章。

与苏立文同为剑桥大学建筑系同窗的知名建筑师王大闳,两人相知相惜。在餐叙时,苏立文开心拿出去年牛津大学出版他的新书中,关于王大闳建筑的篇章。

苏立文教授在8月18日晚间与朱铭夫妇餐叙留影。他拥有的朱铭创作,也一并捐赠牛津大学博物馆。

苏立文教授在8月18日晚间与朱铭夫妇餐叙留影。他拥有的朱铭创作,也一并捐赠牛津大学博物馆。

伦敦时间9月28日,苏立文教授(Michael Sullivan)在伦敦过世了。他在教师节这天离开人间,但却留下了无数的知识财宝,他是当之无愧的为人师表。在8月18日,苏立文对典藏的一段访谈,成为他留在亚洲的最后声音。

今年,苏立文教授在亚洲有好几个进程,新书发表会在上海书展、收藏展在香港,以及,非常临时的,而且几乎在最后一刻才敲定的台北私人进程。从伦敦出门之前,他曾对助理说,这是他最后一次远行,太辛苦了。今年,他97岁。虽然助理仍然认为老师的身体状况颇佳,还有好多事情可以继续忙碌下去。

 8月,他忙完上海的新书发表活动,下旬,他私访台北,与建筑师也是剑桥大学同窗的王大闳先生及其家人,还有艺术家朱铭夫妇等人见面餐叙。席间谈及当时与王大闳同窗时发生的种种趣事,那时候,他温和又微微带着笑容的表情,谈起七十年前的回忆,清晰又生动。其实,苏立文教授每一次来亚洲,只要经过台湾,都会想尽办法能够与王先生见上一面,曾经有过一段时日的失去联系,但都因为他努力不懈地找寻各种与王先生的消息,终於又与一生的老友碰上了面。可见得苏立文对于情谊的珍重。

 之后,苏立文在与笔者的小小访谈中,问及他的收藏观。他说他的收藏,不是钱的问题,这批收藏能够创建的起来,都是因为与这些艺术家的交游与情谊。其中许多作品是艺术家赠送他的,艺术家与他的来往和收藏关系,创建在彼此珍惜、了解和欣赏。名单从吴冠中、庞薰琹、吴作人、张大千、齐白石、赵无极到朱铭等人,堪堪是族繁不及备载,恰恰可以书写一部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家群像。虽然,苏立文学术研究的领域为中国古代美术再到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但是,他对于中国当代艺术亦是极为推崇、观察也十分投入,对于今日许多中国艺术家受到市场因素影响创作的现象,他更提出许多警语。

9月下旬,苏立文教授因为跌倒住院,据闻呼吸系统亦受到损伤,加上他在生前即已签署病危不接受侵入性急救的同意书,於9月28日辞世,彷佛映证了他在今年年初,自己将完成人生远行的最后一程,一语成谶。这一天,是教师节,海内外他的许多学生,在还来不及向他说声教师节快乐的那天,凌晨4时许,他已先向世人道别。

典藏投资(以下简称典) 您收藏中国现当代艺术,但是也投注一生的时间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您是否感觉到中国古美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的链接,两者之间是比较模糊、不是如此明确而强烈的链接,相较於西方的艺术史,後者的时代性或说线性发展是很明确的?

苏立文(以下简称苏) 的确,相较之下,西方是比中国明确也清楚的,连贯性也是。西方艺术史的连贯性下来是很清楚的,但是中国的问题是传统太过强大,每一个艺术家都要、都得从过去的历史传统之中学习,学习如何复制、模仿古代大师之作。然後一个又一个的世代、世纪传承这个传统与画法。只不过,你也得训练自己去看那些传承之中的变化,以及这些当时的艺术家对于传统的新诠释、新作法。

举一个最为极端的例子是董其昌,他对于传统有非常强烈的感受、想法,他用古代大师的画法作画,但是他仍然保有强烈的个人性格,再将这些古画与传统加以变形、转化。在这个角度之下,他就是把传统给活化了,让传统活在当下。而在今日,当代的艺术家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把旧的传统用自己的语汇、方式、风格、感觉去重新诠释,同样是把传统给注入新生命。而不只是单纯的复制,那就一点意义也没有。

典 作为一个评论者、观赏者,基于中国艺术史的背景与了解,对于我们理解与认识中国当代艺术有何助益呢?

苏 星星画会的成员之一马德升曾说:“我反对传统,因为这就是传统!”所以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传统,那么艺术家似乎就没有东西可以反对了。作为创作者,当代艺术家必须了解历史、传统,否则你没有根本、凭据可以去反叛、对抗与创造。

典 请谈谈您的收藏。

苏 关于我与我太太所做的收藏,我们从未认为自己是收藏家,然後依此去创建起自己的藏品。但是我们认识很多很多的艺术家,他们送给我们作品,之后我们变成了朋友。约从1940年代起(二次大战期间),包含了庞薰琹、吴作人等艺术家,我们就创建了情谊,就收藏了他们的创作,距今也已经是七十年前了!

这其中九成的作品,都是艺术家送给我们的礼物,这些作品不见得是什么代表性的艺术品;而我们也没有徐悲鸿、刘海粟的画作,但是我们有一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来自朋友送给我们的,或是从继承而来的傅抱石、齐白石的画作,尽管我们并不真的熟识这几位艺术家,但是总的来说,这些收藏其实是奠基在友谊之上而创建起来的。

【相关链接】

苏立文:中国伉俪画家王佳楠与蔡小丽的琴瑟相和

苏立文:年轻人多读历史 面朝未来更有朝气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