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老莱的展览
开始我找了一位教授,他让我学习素描,在中国,我已经有了多年绘画基础,并且在四川美术学院接受了四年的大学艺术教育。我不想重复。
在学校的张贴墙上,我发现有门课叫做《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听上去很有意思,负责这门课程的教授,就是莱勒.卡尔哈尔德。我通过电话联系上他并如约去了他的办公室。教授精神矍铄,开口的第一句话是“你来自中国哪里?”我说“我来自四川成都。”“你知不知道‘收租院’?”我说我知道,那就在我家乡附近。他又问“做《收租院》雕塑的艺术家你认识吗?”“认识啊,都是我们四川美术学院的老师。”他听了很兴奋的说“以前我接触了许多中国留学生,但都不是学艺术的。”接着又问了我很多关于收租院的事情,然后拿出一张支票,写了两千马克递给我,我不敢收,觉得非常奇怪。他说“这是给你的信息费。”那是我头一回听说“信息”这个词,根本不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更不能理解提供了“信息”还有费用。教授说“我有一个教学课题就是研究《收租院》雕塑,你帮助我们了解了这个作品和作者的相关信息,这是你的报酬。”当时我非常吃惊,我说我们中国人帮助人是从来不要回报的,教授回答“这是在德国,你帮助了我们,这个就是你应得的报酬。”
那时,我的经济非常拮据,画也卖不掉,2000马克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能生活好几个月。后来,教授又邀请我从学生宿舍搬到了位于卡塞尔火车站广场3号的课题研究小组,这里挂满了《收租院》雕塑图片的丝网版画,教授本人和几个学生也都居住在这里,这样,学生宿舍的费用我也节省下来了。
后来我才知道,莱勒教授研究《收租院》已经很多年,但是所有的信息来源只有一本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册。真是碰巧,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认识、了解并且在收租院时代成长起来的我与他相遇。
过了没多久,莱勒教授正式聘请我作为他的助教,参与研究《收租院》雕塑的课题,每个月工资600马克。正是因为他对我的这些帮助,让我的生活有了经济保障,可以专心学业。在那之前,我在卡塞尔学习德语的一年是非常艰苦的,为了挣学费和生活费,我在火车站当了40天搬运工,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一次靠体力挣钱的经历。
莱勒教授针对我的实际情况,专门定制了教学计划,开始了他和我的“个别谈话”。他问我“你到德国来最需要什么?”我说“我最想了解世界艺术发展的现状,最想看到大师的原作。”后来,他亲自开车带我去了柏林,我在德国看的第一个美术馆,是德国包豪斯博物馆,莱勒教授说他的教授就是包豪斯的老师,包豪斯的理念给当时的世界建筑业和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深远影响。在柏林看的第二个展览,是柯勒惠支美术馆。我毕业于川美版画系,这位20世纪德国非常重要的女版画家雕塑家在大学期间就对我们产生过很大影响…… 那两年,莱勒教授开着他的车,带我去了许多欧洲重要的城市,看了许多博物馆和美术馆。
莱勒教授曾经在纽伦堡美术馆当过策展人,担任过墨尼黑美术家协会主席,196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他还是德国亲中学生组织的学生领袖。他非常崇敬马克思,他本身从事的艺术风格是构成主义,但是年轻的时候却参加过许多当时带有先锋性质革新性质的艺术活动。我记得他说过一个作品,他和几个学生把一个城市的大空间布置刚开业的超市的样子,很多去购物的人推车进去后才发现其实每一个摊位都是艺术家在推广自己的作品。
莱勒教授从年轻的时候到现在,一直具有先锋性的艺术思维方式。每当他讲到那些行为艺术作品和装置作品时,都非常有激情。但是他在做他自己构成主义艺术的作品时,又显得十分冷静,他不断的繁复的组合他的色块,仿佛把他人生的经历和哲学思考都用在了这些组合之中。
1988年底,我完成了毕业创作《回忆西藏》,莱勒教授作为指导教授通过了我的毕业创作。他问我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我说我要回国。当时的中国,虽然文革已经结束了10余年,但是艺术的发展相对封闭,经济也相对落后,我需要把我在欧洲看到的了解到的带回中国。莱勒教授非常支持我的想法。1989年初,他把我送到了柏林,送上了回国的火车。
后来,卡塞尔综合大学自由艺术系和其它艺术院系合并到一起恢复成立了卡塞尔美术学院,莱勒教授曾经出任院长。期间,他又先后带了30多位中国留学生,我有幸成为那曾经的第一个。
从我回国的1989年开始,莱勒教授多次带领他的收租院研究小组来到中国,到成都附近的收租院实地访问考察,也到重庆,去四川美术学院走访作者收集资料,每一次,我都会仍然以研究小组成员的身份陪同翻译。由于这一段跨国的师生情缘,在莱勒担任卡塞尔美术学院院长期间,在我的牵线下,卡塞尔美术学院还和母校四川美术学院结成了姐妹学院,是当时与川美结成友好学院的唯一一个外国美术学院。
2000年,莱勒教授退休,离开了卡塞尔美术学院,先后在柏林和慕尼黑居住,离开教学岗位的他将全部精力倾注于自己构成主义的创作。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认识快30年了,30年,很多人很多事都在变化,我们的师生情谊却是愈久弥新的。当年那个揣着100美元扛着一箱方便面跌跌撞撞闯世界的中国留学生也一直希望更多的为教授再做些什么。于是,有了为他举办这个展览的想法。莱勒教授在德国参加过许多重要的展览,热爱中国的他这一次终于把作品带到了中国。非常感谢成都当代美术馆,让更多中国人可以透过这次展览了解这位重要的德国艺术家和他退休多年后潜心创作的艺术成果。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