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讲堂】第六期:于富春与您一起走进紫砂的皇家秘史
0条评论 2013-11-15 09:46:5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故宫文物鉴赏专家于富春

故宫文物鉴赏专家于富春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上古时期集滨、海、湖、沼泽多种地貌,荆棘水草蚌壳繁茂,并有恐龙生息繁衍,经过数亿年地震地壳变化,形成了独有的宜兴紫砂粘土矿脉,可谓上天赐予宜兴羡阳最珍贵的宝物,堪比珠玉。

为向世人展现宜兴紫砂“点土成金”的超凡魅力,本期馆藏讲堂(第六期)将特别邀请故宫文物鉴赏专家于富春老师以江苏宜兴的地质地貌和历史沿革为主线,讲述如何鉴别紫砂老壶,如何鉴定五色兼备的宜兴紫砂原矿,紫砂原矿的微量矿物元素对人体有何益处,紫砂壶在历代贵族、文人、民间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为您详解宜兴紫砂的奥妙。

于富春, 1976年起就职于故宫博物院,资深文物研究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1985至1988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期间任《紫禁城》杂志编辑,师从著名文史学者暨文物鉴定学家朱家溍先生,并协助其研究工作至2003年。2004年至今,在故宫博物院科研处从事古代书画鉴赏研究,在研究明清书画过程中,结合明清文人画家的文化背景、文人情趣,立足于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清时期紫砂器,研究明清江南文人画家对紫砂陶艺的影响。其对宜兴的地质地貌及紫砂矿层的分布、宜兴古窑址等做过多次实地调研考察,并在国内知名博物馆多次举办由于富春老师设计、指导制作的具有皇家文化元素的宜兴紫砂作品、举办紫砂壶艺鉴赏讲座。

紫砂壶艺历来被文人墨客、达官巨卿所珍视,如明代项元汴、董其昌、陈继儒、周高起、项不损,清代王时敏、王翚、张柯、陈鸣远、陈亦禧等诸多名士,将诗词、书画、篆刻艺术引入到紫砂制作工艺中,将书画、壶艺、茶趣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明清两代皇室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

声名显赫的文人壶“曼声十八式”

声名显赫的文人壶“曼声十八式”

关于紫砂为何能流行当时、流传后世,紫砂界有一个新颖的观点,即把紫砂壶进行划分归属:第一类是具有传统的文人审美风格的作品,讲究内在文化底蕴,追求“文心”,提倡素面素心的清雅风貌,在壶体上镌刻题铭,切壶、切茶、切景诗出为三绝称之为“文人壶”;第二类是有富丽鲜亮、明艳精巧的市民趣味作品,在砂壶上用红、黄、蓝、黑等泥料绘制山水人物,草木虫鱼做纹饰,或镶铜包银,此类称"民间壶";第三类作品是将砂壶进行抛光处理,镶以金口金边,造型风格迎取西亚及欧洲人的审美趣味,有明显的外销风格,称“外销壶”;第四类是不惜工本精雕细琢,讲究豪华典雅的宫廷御用紫砂茗壶称“宫廷壶”。

可以说,紫砂不仅影响了追逐风雅的文人,更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在国外也是声名远播,即便是在最威严高贵的宫廷也留有它们的影子,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和广泛!

如今,极富文心的文人壶和富于民俗趣味的民间壶在国内已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用于出口的“外销壶”却多为西方人所喜爱和追捧,不为国人所倡导;只有身负皇家秘史的宫廷壶代表了当时紫砂制陶的最高成就却不为人知,宫廷壶在皇家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其工艺与人们追捧的文人壶、民间壶相比有哪些重大的差别,作为皇家御用的茶具其本身又有怎样的文化内涵?在本期馆藏讲堂中将由故宫文物鉴赏专家于富春带我们一起走进紫砂的皇家秘史,体会文人、民间以外,宫廷紫砂的别样魅力!

中国著名茶品“同庆号普洱茶”

中国著名茶品“同庆号普洱茶”

此外,本次馆藏讲堂当中特别为此次到场嘉宾准备了有专业茶艺师泡制的同庆号普洱名茶,大家围桌而坐,在细细品饮普洱茶淡淡茶香的同时,聆听于富春老师解读紫砂壶背后的故事,感受茶与紫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遇和渊源。

讲座时间:2013年11月16日14:30—16:00

讲座题目:紫砂的皇家秘史——皇家御藏与宜兴紫砂的鉴赏

入 场 费:30元/位(茶水费)

主 讲 人:于富春

预约方式:拨打010-84017922,提供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电话预约,或将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送至邮箱guancangjt@163.com,经工作人员确认后即可参加活动。

讲座地点:中外首工美术馆(东城区北河沿大街83号)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