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荣宝2013秋拍精品赏析:齐白石《菊鱼图》
0条评论 2013-11-15 11:04:2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齐白石《菊鱼图》

齐白石《菊鱼图》

款识:辛卯九十一岁老人为尚谦女弟子作。

钤印:白石、大匠之门

鲜活有趣,是生命的特征,也是艺术家生命感受的表征。白石老人笔下的花、鸟、鱼、虫,鲜活有趣,富于生命的种种特征。包括易画死板的工笔草虫,没有一个不是跳的、爬的、飞动的、搏击的或鸣叫的,游动的水族,扑火的飞蛾、戏水的鸬鹚,争食的小鸡,莫不淋漓尽致地呈现着生命的跃动和情趣。

在古代画家中,对白石老人影响较大的是八大山人。他学八大,大略表现在如下诸方面:第一.简逸风格;第二.简笔画法;第三.鸟的造型;第四.鱼的造型。白石老人四十岁后由民间画家向文人画家转变,全力学习文人绘画,其中摹习八大山人对他的转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变法时期,他还是把所学的八大风格抛弃了,抛弃动机之一是为好卖画。对此,他到了晚年还深以为憾。在1945年重题1920年花卉小册,提及对八大冷逸画风的遗弃,还“殊堪自悔”。当然“殊堪自悔”应是一种感情上的留恋,是成功者回首往事时对曾丢弃者的一种忏悔。但在当时,恰恰因其弃才走上成功之路。1951年,齐白石题早年所画《秋梨与细腰蜂》,又说到:“此白石四十岁后作,白石与雪个同肝胆,不学而似。此天地鬼神能洞鉴者,后世有聪明人,必谓白石非妄语。九十一岁为橐也记。”“不学而似”是不能真信的。他学而似,但也仅只似而已,“同肝胆”就更谈不上。他和八大山人的身世、气质、教养、传承、笔墨风韵,几乎没有什么共同处。因此,他自觉不自觉地抛弃八大风格,取其滋养,蜕其躯壳,是做对了。

《菊鱼图》为白石老人晚年佳构,这一时期,白石老人的技法、风格早已纯熟。观此作品,我们不得不佩服白石老人敢于突破古人的勇气。白石老人笔下的鱼儿不再是八大那种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的冷逸之风,而是以极为精简的笔墨,似写而工地表现这些生灵各不相同的活泼形态,传神地描绘这些小生灵的动人神情。鱼、虾、虫、草,浸透着白石老人早年的生活记忆。对白石老人来说,乡土情结是其创作思维的主要方面。像《菊鱼图》这样的的水族画,可以说是白石老人艺术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以最高妙最动人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一个永远挚爱着家园、永远祝颂着和平生活的质朴而纯真的老人的赤子之情。

注:尚谦,即高尚谦,白石老人入室女弟子之一。在1951年初的一二月间,在老舍夫人胡絜青的引荐下,郭秀仪与胡絜青、高尚谦和陶圣安共四位女士一起拜师齐白石,并举行了传统的拜师仪式。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