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官窑六棱大瓶1
仿官窑六棱大瓶2
仿官窑六棱大瓶3
八百年多年前,在偏安一隅的南宋临安,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官窑青瓷被呈入内宫。即便是见多识广的王公大臣也无不为其宛如美玉的釉色所折服,赞不绝口。时人叶寘在他的《坦斋笔衡》中以十六字概括:“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登峰造极的南宋官窑器,以其端庄、典雅、神秘的自然美征服了世人,更为后代留下了一座难以超越的丰碑。
醉心陶瓷艺术的明清两朝,鼎盛时期的皇家皆不惜人力财力仿制宋官窑瓷。能否达到或超越前代,成为帝国是否繁荣强大的佐证。而生活在帝国之下的人们也都有这样一种情怀:他们将前朝的辉煌看作一把标尺,甚至将其神话,一步步追寻心中的这个“理想国”。在模仿继承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化。
此件仿官窑六棱大瓶即是雍正盛世仿古的翘楚之作。六十六公分高的体量一望即带来强烈的的冲击和震撼。颈部细长,向下逐渐丰腴,至肩部微有起线,宛若一朵倒扣的睡莲含吮器身。在淡雅的釉色衬托下,进而营造出忽隐忽现、若有若无的视觉感受,足见制作者对器型的设计斟酌再三。肩部园折,腹身线条富有张力,器型饱满敦实。腹底内拢后外展圈足,收发有度,形成曼妙的轮廓线。平面呈正六边形,每处衔接形成折棱既不突兀又不失力度,圆转柔和浑然一体,彰显其拼接大器技术的高超绝妙。整器通体施釉,釉色白中泛青,翠美清新。釉水滋润腴厚,布满大小纵横的开片,细碎万变,犹似冰裂。近底处积釉甚多,隐约可见质如玄铁的胎足。远远望去,深沉的胎足色给浅淡的器身增添画龙点睛的一笔,使器身更具厚重感。器底正中青花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方款,字体工整秀美,运笔劲挺有力,为标准官窑款识。六棱瓶的器型、比例、釉色、款识、无一不精,非大国盛世不可为之。
一代宫廷的艺术高度,除国家财力外,还与帝王自身的审美息息相关。雍正皇帝中年登基,近四十年的修学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及艺术修养。他饱读诗书,静心体悟佛道之心境,形成了内敛、深沉的心性。他在《山居自怡》一诗中写道:“生平耽静僻,每爱住深山。百卉从荣谢,双丸任往还。朝廷容懒慢,天地许清闲。睡起三竿日,仙踪似可攀。”这种心性在其审美选择中充分的体现。因此在宫廷器物的制造上,他追求精致典雅,讲究宫廷气质。在御用瓷器中,一改康熙朝的刚劲硬朗,趋向柔美精雅。而宋瓷的内敛含蓄,恰为这位帝王所钟情。雍正十三年乙卯冬月,唐英在其所着的《陶成纪事碑》中记:“兹举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盘、碗、盅、碟、瓶、罍、尊、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于后以志大概。一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于此将“大观釉”列于诸类仿古色釉之首,宫廷上下对宋瓷尊崇由此可见一斑。
纵观这一期的各式艺术品,不论是工艺品还是绘画书法,均以简洁流畅的造型、典雅清新的纹饰、精巧细腻的做工而著称。尽管材质迥异,风格却如出一辙。在瓷器制造中,这个庞大帝国的君主没有满足简单的模仿,而是将宋瓷器型釉色的审美法则充分运用,突破了宋代多文房小品的规格。正是基于此,才能有此件六棱瓶这类大型陈设器的诞生。
时间带走了一个又一个叱咤风云的帝国,一代又一代代帝王的雄心壮志淹没在历史之中,只留下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令后人唏嘘感慨。而今,此件杭州文物公司旧藏的瓷中重器现身西泠2013秋季拍卖会,即将在宋瓷的故乡开启新的传奇。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