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看外国艺术家的中国生意经
0条评论 2013-11-15 17:00:48 来源:艺术商业 

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居住在宋庄的外国艺术家会聚集到南希和约翰的家中一起聊聊天,并听约翰讲述他对中国茶道的理解。

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居住在宋庄的外国艺术家会聚集到南希和约翰的家中一起聊聊天,并听约翰讲述他对中国茶道的理解。

对于这些在中国生活的外国艺术家来说,遭遇签证问题,作品销售陷入困境都是家常便饭,生存还是离开其实在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对于这些在中国生活的外国艺术家来说,遭遇签证问题,作品销售陷入困境都是家常便饭,生存还是离开其实在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是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普遍印象。而具体到艺术家身上,是不是应该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在中国市场上前景无量、衣食无忧呢?事实上,全世界的艺术家都面临生计问题,基本上在国外生活只会让他们更加艰难,加上中国独具的特色——“每月一签”的签证问题,想要在中国长期立足并经营自己,外国艺术家们只能各显神通。

“每月一签”的最大困扰

宋庄艺术促进会干事刘琳娜从2010年开始与外国艺术家接触。她回忆在1996年的时候,就已经有荷兰的外籍艺术家入住宋庄,而且一待就是很多年,直到现在他们都还在。当然,也有来宋庄短期交流和创作的,由于签证的原因,时间不太固定。

在所有受访外国艺术家中,没有一个人不提到签证给他们带来的麻烦。雷森明特别谈到了中美政策的差异:“如果你去美国,待满五年就能拿到绿卡,一旦拿到绿卡你的生活就轻松多了,不用再申请签证了。但是在中国不是这样,我来中国超过十年了,到现在还得每3个月去办一次商务签证。”

相比之下,娶了中国妻子的汉森情况稍好,他现在正在申请家庭签证,虽然暂时还没有下来,但是由于他定期需要回瑞典办展,所以3个月的旅游签证基本够用。然而,在约翰和南希夫妇看来,大家应该为此做出努力。他们曾经向有关部门提议,希望能够将来华外国艺术家的签证期限延长至半年或一年,或者专门为艺术家办理一种特殊签证。

刘琳娜表示,签证涉及到政府和大使馆的问题,宋庄艺术促进会作为一个民间社会团体,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些外国艺术家们。“我们会为他们开证明,以证明他们是宋庄的艺术家;而且还会和大使馆电话联系,说明艺术家与宋庄和促进会的关系。另外,我们也会给艺术家发出邀请函。”

婷曾经和刘琳娜讨论过这个问题,但近年来政策生变让她增添了一丝不安全感:“两三年前,政策还比较好,但是从去年开始变得更严了。我有90天的签证期,只要去一趟其他国家回来,又有90天。总的来说,我和马克的问题还不算大,因为在天津我们有一个美院教授朋友,他会给我们发出邀请函,但这是所有外国艺术家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有着丰富的海外生活经历、在宋庄居住超过十年并创办了突变画廊的艺术家王鹏杰提到:“外国艺术家的签证一般都是90天,情况最糟的也有可能到30天。”德妮丝和吉塞拉就碰上了最糟的情况。德妮丝虽然在过去通过红门画廊获得了驻留,但最近三个月,她已经签注了两次。“9月初我才去了一趟香港做签注,金钱和时间的成本太大。我在墨尔本的朋友也在努力帮忙,希望明年签证的有效期能够长一些。”而吉塞拉每个月都在为计划去一趟香港还是韩国发愁,“去哪里最近和最便宜”已经成为了宋庄外国艺术家们的共同话题。

返乡销售还是异国推广?

艺术市场不会因为是外国人或是中国人而拒绝交易,但在今天大多数宋庄本土艺术家表现都不太乐观的大环境下,外国艺术家的现状更加令人堪忧。其实,大部分来华艺术家在各自的故土都有代理画廊,这自然而然为他们的作品赋予了返乡销售的便利条件。尽管如此,身在中国的外国艺术家很少有人不想要在这里获得哪怕是小小的一点成功。

提到商业运作,约翰无疑是最有法子的老手。除了推广南希的纤维艺术,他还与中国合伙人一起经营着一家面向美国出口零售玻璃制品的公司,并于今年6月接受宋庄艺术促进会的邀请,为24位宋庄的外籍艺术家策划了一场展览。为了更好地在宋庄工作,他和南希已经将富力城的公寓出租,除工作室之外又租下了宋庄的另一处住所。约翰毫不避讳地说:“在2005年的时候,我们在美国卖掉了房产,赚了三倍的钱,所以现阶段我们比较宽裕,不用急于销售作品。”在美国,南希的大型编织作品常常销往机场和赌场,经过多年的积累,她认为现阶段作品的展出比销售更为重要。

婷对中国市场则显得更为主动积极。她认为,现今的艺术家不能只埋头画画,还必须积极地社交、扩展视野、推销自己的作品。“如果你不做这些的话,就不会有任何的展览机会,没有人会认识你。做自己的经纪人也是艺术家工作的一部分,尤其对于外国艺术家来讲更是如此。”

然而,过去这一年婷并不顺心。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融入环境,另一方面为了增加收入,她到南开大学做起了外国人在中国最热门的一个职业——英语教师。“我很喜欢教英语课,但是工作量很大。我一周有三天的时间必须完全倾注在教学里面,除去打理自己事务的时间,只有两天的时间用来画画,时间太紧了。”

婷说,“今年还有其他的机构邀请我去教课,但是我不太愿意,因为我想要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艺术事业。”婷已经在中国办过三次小规模个展,但目前对现状还不太满意:“我在过去9个月中卖了三幅画。马克比较幸运,他在草场地办过展览,有一天来了一个人,一下子买走了他的六幅作品,还不止,后来又回来买走了五幅。”婷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在798或者草场地艺术区举办大型个展,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看。

经过长期与外国艺术家相处,刘琳娜表示,在国外其实没有所谓职业艺术家这一说,他们都是有工作的人群。谈到工作,德妮丝有着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热情,她非常乐意接受商业创作。今年年初,德妮丝为大型超市BHG创作了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她认为这是非常棒的双赢差事:“大人孩子都很喜欢我的这件作品。商家付我钱,作品归他们,我觉得这公平合理。不过,暂时这样的机会还不是很多,我想随着我名气的增长,邀约应该会变得多起来。”尽管如此,德妮丝还是更享受独立艺术家的身份。

雷森明是为数不多在宋庄拥有自己画廊的外国艺术家。他认为,开画廊本身也是一种自我推销。“我在开了画廊以后,能够让更多其他艺术家和买家认识我,我的展览和作品销售的机会也会更多。”雷森明对自己的市场有着很清晰的定义——中国、美国、印度。“在印度,我都是借着旅行的机会办展,会邀请所有我认识的朋友参加。有了展览,人们在现场看到作品,会直观地感受到一种冲击力,这样他们就会有购买的冲动。所以,我最主要的理念还是在不同的地方办展,吸引买家购买我的作品。我认识的朋友会给我介绍其他的朋友,那些人也会买我的作品。”雷森明非常注重打理自己的个人网站,会定期给注册用户发送自己的动态,充分利用更加贴近时下潮流的社交媒体渠道。

关于外国艺术家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似乎所有人都达成了一个共识。正如吉塞拉所说:“我认为,中国人购买外国艺术家的作品,要么是因为他们认识艺术家本人,要么就是因为这个艺术家很出名。如果两者都不是的话,我想中国人还是会倾向于购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我既不出名也不是中国人,所以一般都是朋友的朋友过来,看中了我的作品买走。总之,外国艺术家在中国如果没有很好的人脉,销售作品都很难。”

充满不确定的未来

宋庄在变化,市场在变化,艺术家都在伺机而动。

婷经常会和当地的艺术家聊起宋庄未来的走向问题:“有的艺术家建议,我们应该去其他的地方,我也考虑过,但不是今年,也不是明年,可能是两三年后,但肯定还会在中国。”婷提起她非常想去云南,因为马克在那里办过一次展览,画作的销售不错。就现阶段而言,婷很享受宋庄的生活,满脑子都是未来的大计划。她想做一次行为艺术,还想要策划一些文化交流项目。

“我非常希望能够和欧洲或美国艺术家做一些交换项目,帮他们在宋庄办展览,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在去年的北京双年展上,我和马克看到了许许多多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有越南的、德国的、非洲的,一共有30多位。我们为他们组织了盛大的‘宋庄一日游’,把他们介绍给宋庄的艺术家,大家一起在餐厅聚会,他们都很喜欢宋庄。”婷认为宋庄充满了国际文化交流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婷透露,比利时美术学院有可能会在北京开分院,到时她有可能会到分院教课。婷还希望每年在中国都能够至少举办一次个展,也期待与更多的中国策展人合作。
而雷森明却有着一个更加实际的心愿:成家;他盼望着在中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另外,他还希望在美国和印度举办更多的展览,最好是能够在两个国家各建一个工作室。至于在中国,他认为既然已经有自己的画廊,再举办更多的个展没有意义,只是把画搬来搬去而已,但他也会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群展。

不同于雷森明,每周末都有妻子从市中心来到工作室与其相伴的汉森选择继续深入学习东方文化,进一步磨砺自己的创作。“今年12月,我打算去一趟印度。我已经在那里租了一个工作室,大概会驻留两个多月,感受一下那里的环境,创作一点新的东西。”汉森说道,“另外,明年我还会在瑞典做一两次个展,有一家国际大公司已经和我预定了1400件雕塑。”

10月,约翰和南希忙得不可开交,从富力城到宋庄的搬家工程还未告一段落,又飞往韩国参加KIAF(韩国国际艺博会)。约翰提到,他们计划至少还要在中国待上三到五年,目前他正在与北京的合伙人筹备一系列名为“八点共性”("TheEightCommonalities")的展览,为孩子的艺术教育设立课程。而早已做了祖母的南希期待把所有的孙儿们都接过来北京住上一阵子,体验中国文化,学习中文。对于自己的创作之路,南希认为远远没有结束:“我遇到过一个94岁的美国女性,依然活力充沛;于是我想,我才刚满70岁,前头还有25年的大好时光呢。”

德妮丝早已与在澳大利亚的丈夫做好了充分的沟通,决定继续留在中国:“我的丈夫支持我在中国驻留,他喜欢墨尔本,所以没有过来。”与其他计划明确的艺术家相比,吉塞拉表达了一种全然不同的心态:“我没有想太多,只是简单地待在这儿工作,等到明年2月签证到期了再看情况;如果还能续签,那就继续留下来工作,如果签证办不下来,那就到时候再做打算。我喜欢简单的生活,碰到问题就解决,很随性,没有什么刻意的计划。”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