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式
2013年11月16日下午3点半,由北京当代艺术馆、北京香山美术馆、天津美术馆三家美术机构携手,首次跨地区、跨展馆举办的2013首届中国装置艺术双年展隆重拉开了帷幕。
首届中国装置艺术双年展学术研讨会
此次展览汇聚了艾未未、王广义、傅中望、崔宪基、邓国源等国内活跃的一线艺术家作品。他们的作品大多来源于身边熟悉的现成品,或是传统的艺术形式,策展人希望通过艺术家的再思考转换表现形式后,由熟悉变得陌生,甚至荒诞化,可以重启关于“艺术的边界”这个陈旧的美学话题。正如此次展览的主题“零界”一样,“零”意味着一种界限,在“零”的世界中,各种潜伏的力量彼此互相博弈,此消彼长,但彼此并不因此成为“零和游戏”。那么“零界”就意味着一种没有边界的边界。
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恰恰就是一种零界的状态,存在各种可能。自上世纪初杜尚的小便池横空出世以来,现成品便成为一种不断突破禁锢颠覆传统的前卫材质,越来越为艺术家所挪用,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艺术思维。事实上,装置艺术消解了艺术门类的边界,给人以无限的可能,对艺术领域甚至工业设计、科技发展等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这恰恰体现出创新的当下现实意义。
展览现场上,日常熟视无睹的落发,习以为常的灭火器、塑料椅子报纸……甚至随处可见的黑色垃圾袋都变成了艺术品,当熟悉的物品被艺术家赋予观念性的改造而变得陌生甚至荒诞化后,生活与艺术似乎没有了距离。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了解,本次展览分为北京天津两地,北京展区设在北京当代艺术馆,主要是展示现成品装置和雕塑装置,天津展区设在天津美术馆,主要展示影像装置和平面绘画装置,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57位,两地展馆的馆内空间及馆外展示面积近万平米,是中国目前举办的最大型的装置艺术展览,同时也是国际首个大型装置艺术双年展,显示出中国当代艺术在装置领域的超前意识和观念突破。
邓国源《以形而上的方式诞生》
从远处看,北京展区由几百把红色的塑料椅子沿着轨道从地面攀过北京当代艺术馆顶并继续延伸出去,偌大的北京当代艺术馆被艺术家傅中望打造成一个庞大的装置艺术品。而展馆内艺术家戚彧的作品“如/来”用五百多个明清碎瓷片以随意的形式粘贴在各个角落,整个展馆弥漫在一种视而不见却有无处不在的神秘感觉。而天津展区的影像及平面绘画作品也突破以往的观看模式,或悬挂,或站立。
首届双年展策展人由北京香山美术馆副馆长、知名艺术家李道柳担任,他认为装置艺术不仅仅是表现空间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追求思想自由、不断突破观念束缚、跨艺术门类的艺术,相对追求技巧性的传统架上绘画和雕塑,装置艺术是更纯粹的一种观念艺术,而中国人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最不缺乏的就是观念,因此中国很多具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往往都是在装置艺术上容易获得国际声誉,事实上这与中国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强LIA WEI《双面书法之璧山装置》
本届展览学术主持由北京当代艺术馆馆长、哈佛大学研究员秦风担任。秦风指出,双年展注重的是纯学术的前沿探索,与商业无关,装置艺术在国际艺术上处于前沿的主流地位,而中国的装置艺术在国内相对来说处于被冷落的尴尬状态,因此三家机构联手打造中国装置艺术双年展品牌,势必对中国的装置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天津美术馆执行馆长马驰亦指出,举办中国最具前卫性的装置艺术展览,对天津也具有一定的推动。天津虽然距离北京近在咫尺,但从观念的整体性来说,相对还是比较保守,因此,与北京共同联手创办装置艺术双年展,对拉动和推动天津当代艺术的发展,培育公众的审美情操,对打造天津国际化大都市构建大文化格局具有一定的意义。
王广义《温度》
杨劲松《蜃市》
蔡锦《鞋》
参展艺术家:
现成品及雕塑装置(34人):艾未未/陈曦/陈红汗/仇德树/苍鑫/崔宪基/邓国源/傅中望/高氏兄弟/黄岩/焦兴涛/李铁军/李占洋/李伟/罗子丹/梁长胜/刘永刚/马驰/马军/秦冲/戚彧/施慧/王广义/王华祥/王轶琼/王明贤/王利丰/席华/杨奇瑞/郑学武/赵浥/周煜嵋/展望
影像及平面装置(24人):蔡锦/顾群业/黄绍强+黄与群/蒋正根/李迪/李道柳/马堡中/秦风/曲健雄/舒勇/王强/王伟/王皞/肖鲁/徐微强/谢晓泽/杨劲松/杨松岩/张羽/张敏捷/张强+LIA WEI/邹操
联合主办:北京当代艺术馆/北京香山美术馆/天津美术馆
展览场馆:北京当代艺术馆/天津美术馆
学术主持:秦风/克提斯·卡特
策展人:李道柳
艺术总监:粟多壮/洪金桥/马驰
学术委员:彭锋/杨卫/朱其/张平杰等
展览时间:
北京展场 现成品及雕塑装置 2013年11月16日-2014年3月16日
天津展场 影像及平面装置 2013年11月16日-2013年12月16日
【编辑:赵成帅】
编辑:赵成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