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公书画集》——余中英百年艺术回顾首发式暨“兴公书画”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2013年11月17日下午3点,《兴公书画集》——余中英百年艺术回顾首发式暨“兴公书画”作品展成都浣花公园文艺之家美术馆举行。
本次展览由四川省任命政府参事室、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联、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文联主办,四川省任命政府文史研究馆承办,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成都市书法家协会、成都画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展览由兴公生平介绍,与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董寿平等人的交往、艺事切磋,其字画作品以及众学生缅怀兴公之书法展示等几部分所构成。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各方领导、支持书画集出版的各机构单位、个人以及编委会成员,其中,余中英先生的儿孙,也专程从河南赶往开幕现场。
余中英,四川郫县人。原名余仲英,谱名余世泽,又名烈,字兴公,号墨志楼主、影庵。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省文史馆馆员。病逝于1983年,享年84岁。
余先生是蜀学在书法、绘画、篆刻方面的代表人物,是蜀中书法承前启后的奠基者之一。他的艺术成就极大地丰富了蜀文化的内涵。给予书法、绘画、篆刻以深远的影响。
“2011年,在省文史馆的主持和支持下,在文史馆员刘道容的相邀下,开始了《余中英年谱》的编撰工作,此工作得到了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余老门人刘道容、蔡寅坤、冷成俊、杨志立殚精竭虑,出力由多”。从兴公的弟子冷成俊(此次书画集编委会成员之一)口中,99艺术网得知此次展览筹备时间有三年之久,全部经费由编委会成员自行承担。之所以要做这样一件事,也是兴公众门生们对老师的缅怀之情。此前,先生没有一本系统的集子。生前没有自传性文字,平生也只有千余字的一个简略提纲。在弟子们看来,先生的艺术成就与现有的社会地位与名望是极其不符的。出一本像样的书画集很是必要,应全面地展示余先生的艺术成就。
“《兴公书画集》里有很多的书画篆刻作品都是首次收集出版,先生的作品比较分散,我们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去搜集,之后再是筛选、整理。搜集方面的难度就相当之大,像有些在博物馆的兴公作品,外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走程序的同时,我们也动用了相当多的个人关系。当然,这其中要感谢的单位和人员也非常多。像现在文殊院的的'镇寺之宝'《妙法莲华经》就是兴公1964年应文殊院方丈宽霖法师所请,为文殊院小楷恭录此经书三卷。从当年9月一直到次年7月,费时近一年。”谈及编撰此书画集所遇到的困难时,冷成俊如是谈到。
在弟子的眼中,余老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恩师。冷成俊向99艺术网讲述了当年跟随兴公研习书法时的一个小故事:当年临《汉石门颂》时,先生怕徒弟因眼生而临错字,特意嘱咐其买好纸张,亲自临一份作为模本。由于当年工资收入低,和年少忘性大,冷成俊久未上心。等再前往老师家中,却见老师早已临好此贴,并用牛皮纸亲自装订成册,亲自交付到他手中。此份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之情,可谓是难得的真挚,着实令人动容。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是弟子们编写《兴公书画集》的初衷,还兴公一个与其艺术成就对等的社会地位与名望,让更多的人知道、认识,感受他的艺术魅力。有兴趣的爱好者们不妨前往文艺之家美术馆参观展览,99艺术网成都站现场报道。
编辑:李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