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国内2013秋拍拉开大幕。苏州的秋拍市场也开始火热,各公司眼下都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宣传攻势,2013年秋拍走势如何受到市场各方的关注。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佳士得秋拍的强劲表现能否带动国内秋拍一起转暖?2013年秋拍是否会一改近两年的颓势,重振市场信心?成交额是否会有所放大?书画行情是否依旧是一家独大?新的热点将出现在哪些板块?
秋拍,亮点自己找。
A
吴门秋拍书画当家
苏州吴门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即将举槌,预展时间为11月26日至11月27日,拍卖时间为11月28日至11月29日,地点为苏州市相城大道1111号白金汉爵大酒店。
本次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中国书画”部分设立“墨缘-中国书画私人藏品专场”、“雅会-中国名家书画专场”、“临池-中国书法楹联专场”三个专场,每个专场每件作品都精挑细选,在整个艺术品市场调整、理性回暖的情况下,本次拍品的征集过程中更注重的是拍品的艺术升值空间再扩大,注重艺术品本身性价比提升,使其更适于当下市场的购买与投资。
针对市场发展和藏家喜好,苏州吴门在原优良传统风格和品牌基础上,本次推出特色专场雅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收藏家”和“墨缘”两个专场小辑为私人收藏品专场。
“私人藏品专场——墨缘”中三十余件精品佳作来自同一上款人原周鸿猷先生的藏品,周鸿猷先生原为苏州市政府接待办主任,后调任南京金陵饭店,为金陵饭店第一任总经理,后又任南京金陵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与很多吴门画派、金陵画派、海派、京津画派画家过从甚密,且多有作品相赠,这些上拍的作品绝大部分均有鸿猷先生上款。如吴木《火车通到深山里》、《雨后青山》等,张辛稼《春酣》成扇、《一片花雨万家红》等,沈子丞《屈子行吟图》、《太白醉酒》,黄养辉《凝香》、张仃书法《墨缘》、曹大铁《荷池翠盖》,徐源绍、刘懋善、孙君良等等画家精品佳作囊括其中。《火车通到深山里》是吴木先生一件写生创作精品,吴木先生是苏州著名的山水大家,功底深厚的传统笔墨创造性的时代思维,使得此画作得天独厚,别具一种风格。
另一位苏州花鸟画大家张辛稼,一幅《一天花雨万家红》,用以白托黑的手法,朦朦胧胧、明明暗暗,描绘一片春雨霏霏桃花林的景色充满画面。张老的另一件《春酣》和费新我费老一九七七年所题唐人诗句书法作品的成扇,画和书相得益彰,尽显文人逸风雅致,颇为难得。黄养辉的《凝香》所绘一盆水仙,朴拙浑厚,笔笔生趣,为难得的一幅清心雅作。苏籍画家沈子丞的人物画一直为藏家所喜,《屈子行吟图》,人物表情坚毅而忧愁,人物线条文秀不失苍劲老练,是一幅历史人物故事主题的现代佳作。
另一个“私人藏品专场——收藏家”小辑共60余件收藏作品被收录,藏品均来自同一海外藏家夫妇二人。藏品多数是藏家夫妇二人于上个世纪80年代流连各大文物商店、上海朵云轩、上海画院、画廊收获得藏。
另外,藏家夫妇二人与诸多画家交谊颇深,良朋广友,与台湾、新加坡等地著名藏家亦互有来往,常以书画雅玩交互收藏,故有另一部分作品便来源于此。
荣幸的是,本次秋拍已是吴门拍卖与藏家夫妇第二次的精诚合作,在今年吴门艺术品大型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已有专场并以“无底价”形式展示,成绩颇佳,也深得诸位藏家好评,今次仍旧是以“无底价”形式,涵括藏家多年旧藏书画大家溥心畬、林风眠、王福厂、冯超然、唐云、白蕉、亚明、启功、崔子范、韩敏、韩天衡等书画作品。
其中两件唐云佳品,一幅《墨梅》,大气磅礴,笔墨淋漓,浓、重、焦、淡相渗叠,干劲似铁,飞白出之,疏疏密密,虚虚实实,层次分明;另一件《油茶》为唐云在八十一岁那年得见在九年前所绘之作,欣喜之下为之又题。《油茶》作于1972年,绘白茶花树一枝,枝叶繁茂,白花盛开,褐色茶果相间其中,画家手底墨色浓淡五色层层分明,运笔豪放流畅,赋色清丽洒脱,是唐云此题材作品中不多见的佳作。
另有,溥心畬《松鹤延年》,布局精巧,赋色明澈,以松鹤入画,寄寓了祝寿之意,画风静逸出尘,是溥氏独具的风格意境。这次赵少昂的一件《赏月》作品,是难得的一件嵌名作品。
B
古代石盆,少见拍品
苏州吴门秋拍的“归云山房藏品”专场引起不少藏家的关注。这个专场的几十件古代石盆尤其让人期待,这是苏州首次大规模拍卖古代石盆。
元代称盆景为“些子景”,苏州高僧韫上人就是把弄盆景的高手。明人则将盆景称作“盆玩”,王鏊《姑苏志》卷十三有云:“虎丘人善于盆中植奇花异卉、盘松古梅,置于几案间,清雅可爱,谓之盆景。”清代苏州人沈三白因写《浮生六记》而名显,他对盆景的体会是:“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沈三白喜剪盆树,他结识名家张兰坡后,“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近来古玩界风行种植菖蒲。此风俗,由来已久,古人说:盆栽所用花木,以石菖蒲为第一,蚰蜒松第二,福建水竹第三,古梅第四,虎剌第五,迎春第六,黄杨第七,乌子爵梅第八,榆树第九,贴梗海棠第十。当然,石盆,或种植花草,或移置怪石,皆雅致可观。人有恒言,曰一盆、二石、三花草。我国盆景之术,渊源久矣。古盆之重要,世人一向重视。列为盆景要素第一。与赏玩古董、字画相比,文人对盆景的赏玩,更具有原创性与独特性。原因在于盆景是有生命的,具有参与感,文人可以在这当中进行各种可能的意象建构,呈现其个别的艺术趣味与赏析风格。古人说:虽有苍劲之树,而无古致之盆、奇峭之石以配之,不惟不足观,抑亦不相称。可知古盆在盆景中的地位,极其重要。盆景和古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古人曾感叹:盆景清芬,庭中雅趣,闲时浇灌,兴到品题,生韵生情,襟怀不恶。文人心目中,观赏盆景是一种美学,强调意领神会,则俨然是名山五岳。康熙中叶,陆廷灿曾说:吾邑出盆景,名闻远迩……栽以嘉盎,伴以白石,列之几案。间或北苑,或河阳,或大痴、云林,俨然置身长林深壑中。
专场中有一件三面篆文刻敞口石盆,起拍价为八万。上有铭文:康熙甲午壮月,假孤峰,屹立如枪。白玉中含,饶以黛色。有盆有景,玩之全也;景而不盆,徐图换盆;盆而不景,速当觅景;不盆不景,是亦不可以已乎。书法苍劲、古朴。配以树、石,可观、可读,非常难得。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