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匡时2013秋季拍卖会:潘天寿《朝霞》
0条评论 2013-11-21 13:26:1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朝霞》

潘天寿(1897-1971) 朝霞
纸本立轴 1960年作
102×45.5cm
估价:RMB 10,000,000-12,000,000

出版:1.《中国画》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1973年。

2.《潘天寿画集》封面,台湾中华书画出版社,1981年。

3.《劲松画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

4.《海上绘画》P115,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5.《苦乐斋藏画选》P45,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备注:魏文伯(1905-1987),解放后历任上海市委书记,华东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长等职。

文革期间,四人帮开展“批黑画”的运动,由江青亲自挂帅,扩大到全国追查“黑画”。指发表于1973年出版的《中国画》是一本“复礼”,称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就是“野、乱、怪、黑”的典型代表。潘天寿也成为这次运动的重点打击对象,被批判为“文化特务”,这场“黑画”闹剧致使美术界百花凋零,艺术家备受摧残。直到1975年夏,四人帮倒台,毛泽东一言:“国画,大泼墨嘛,怎么能不黑呢?”于是,禁锢的时代一去不返,对“黑画”的大批判也就戛然而止。如潘天寿《朝霞》这些贬斥批判的作品和艺术家们,如遇春风,增辉增艳。终于在1984年出版的《劲松画集》中重新亮相,被郑重地向世界推荐。

此幅《朝霞》为潘天寿先生1960年所创作,是年,潘天寿当选为浙江美协筹委会主任,并重游雁荡山和天台山,在京开会期间,与康生会面。康老认为其在接受传统方面有基础,对于创新方面,也有些苗头,故特别建议开一个展,鼓励创作以求进步。此时潘天寿创作技法到达高潮,艺术风格强烈鲜明,艺术语言已具深厚功底,是先生苦心探索,创作最为丰富的时期。《朝霞》表现了潘天寿独特强烈的艺术个性,充分发挥了中国画表现方法以线为主的特长,造型概括,风骨遒劲。  

《朝霞》局部

《朝霞》局部  

《朝霞》用笔,果断而精炼,强悍而有控制。画荷墨叶以块面大笔挥搽,硕叶如盖,笔似斧劈,胆魄惊人。荷花亭亭净植。荷柄水草如长枪大戟,穿插有致,坚如铁铸,壁垒森严,使人望之生畏。显示先生深入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规律,尚气势,重整体。此画极有魄力,而章法结构又极为坚劲严谨。以大笔粗线为主,“大写意”用笔既果断又强悍,具有雄健、刚直、凝练、生辣中复饶一种清新俊逸的诗意。

“笔砚永朝朝,流离真岁岁”有如此信心和对民族艺术希望,正当先生以巨大潜力,攀越艺术巅峰之际,却在1966年春,他的艺术生命却被终止。面对“黑画”的指责,先生惨遭数年折磨之后,于1971年在冷寂中喊冤去世。直到七年以后,才得以平反昭雪,《朝霞》画面上的荷花迎风立起铮铮傲骨,代表着希望的曙光和潘老坚毅的力量。

上款人魏文伯(1905-1987)先生是著名老领导,解放后历任上海市委书记,华东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长等职。1960年,普遍地区遭受自然灾害,安微亦天灾人祸,尤为严重,华东局柯庆施派魏文伯下基层了解情况,沿途见官福民贫,饥民四散、惨不忍视,次年便召开三级干部会议,纠正盲目的大跃进错误。潘天寿一生光明磊落,朴厚正直,衣食极简,赞赏魏文伯一心为民,为其作画必定心神具备,所用精力非比寻常。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