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蔼力 《早安,世界》 香港苏富比2013秋拍 成交价:340万港元
陈逸飞 红旗之一 香港苏富比2013秋拍 成交价:7964万港元
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想明白,在香港苏富比进入亚洲40周年的时候,苏富比为什么要选择一场当代油画艺术专场来作为节日庆典?直到满世界飞的都是对当代艺术亿元时代的议论,我才恍然大悟:和佳士得一样的招,用香港的品牌和资源为目前只能上拍当代艺术的苏富比北京造势。
我们跳过1.8亿的光环,看看其背后的整个香港秋拍油雕板块,就会发现“曾梵志”乃至这一次的香港秋拍,只是战役前的嘹亮号角,接下来的将会是当代艺术崛起这一仗。
1.8亿引发的争论,捧也好贬也罢,自从2008年开始下滑以来,一次又一次创造新底线的当代艺术市场再一次成为热议的重点,并且这次的主题较为正面。如此关注之下,在油雕板块众多的艺术家中,纵使像曾先生、张先生这样的明星艺术家不可能再有昔日辉煌,也势必会有别的艺术家在“乱世”中成为挑大旗的人,重要的是要营造出蒸蒸日上的热闹气氛和是有人继续接盘的信心。
只是那些亲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成长”的西方藏家们收藏趣味已经悄然改变,从此次香港秋拍油雕板块的成交或许可见端倪:当代艺术并无多大起色,支撑整个油雕市场的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而年轻艺术家作品却出奇的受欢迎。
除了1.8亿,油雕板块还有什么可看
早在预展阶段,香港秋拍就已将重点放在了油画雕塑板块:除了“香港苏富比亚洲40周年”首推纪念性夜场拍品全部为油画雕塑作品外,嘉德香港也在进港一年后首次推出了油画雕塑专场——“中国二十世纪当代艺术”,保利香港也不甘示弱地推出了“中国现当代艺术”专场拍卖。纵然两家内地进港的拍卖公司用尽心力,可拍卖结果一出,风头却被苏富比占尽:香港秋拍油画雕塑板块共上拍518件作品,千万级以上拍品共30件,其中香港苏富比豪夺26件,占整个香港秋拍当代千万级市场87%的份额;保利香港最终有3件拍品过千万成交,而嘉德香港仅占1席。
香港苏富比四十周年晚间拍卖专场11.3亿港元的总成交额,88.71%的成交率,1.8亿的天价,曾梵志和12位艺术家刷新成交纪录,这些都成为了香港市场油雕板块复苏的重要证据。但除去苏富比夜场外,今秋香港油雕板块其余专场再无令人激动的元素。苏富比三个油雕专场:“苏富比四十周年晚间拍卖专场”、“当代亚洲艺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共上拍油画雕塑作品399件,总成交14.8亿港元。其中“四十周年晚间拍卖专场”独自奉献了11.3亿,占到总成交额的76.3%。其余两个专场分别成交192件和145件作品,贡献1.2亿和1.3亿港元。从成交排行榜来看,香港苏富比油雕板块共成交千万级作品32件,其中29件是在夜场创下的,剩余3件在二十世纪专场成交,当代亚洲艺术则完全无缘千万级作品。
嘉德香港秋拍在进港后首次尝试油雕专场,开门炮打得有点闷。整场35件作品77.14%成交,共收获1.1亿港元,成绩还算差强人意。王沂东《天上人间之二》在叫至1350万港元后流拍,整场只有一件赵无极1998年作《18.10.98》以超过低估价一倍的2415万港元成交,难以撑起整个专场的高度。保利香港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专场从成交额和成交率上都较春拍和2012年秋拍有所下降,虽然有赵无极《5.11.64》和刘野《红黄蓝》过千万成交,但风头依然被苏富比夜场刷新个人成交纪录的“8524万港元”(赵无极)和“4268万港元”(刘野)抢走。
除了“香港苏富比四十周年晚间拍卖专场”之外,油画雕塑板块剩下的几个专场中要说还有什么能让秋拍市场稍感欣慰的话,大概也就只有“苏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中吴冠中1973年作不到3平尺的小幅油画《荷花》以2252万港元成交,嘉德香港刘野首次面世的2007-2008年新作《竹草图》以862.5万港元成交,以及年轻艺术家贾霭力2008年作品《疯景》在嘉德香港以483万港元成交,成为了个人成交第三。贾霭力作品每年一定的放量和较为稳定的成交价,也算是让市场看到了当代艺术能够持续发展的希望。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才是市场主力
在整个香港秋拍油雕板块中,曾梵志为首的当代艺术成为了秋拍夺人耳目的头阵,是是非非的争论让整个市场都聚焦当代艺术,但在1.8亿的光坏背后,当代艺术并没有如1.8亿一般光鲜,而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才是此次香港秋拍市场的主力。
香港苏富比2013秋拍三个油雕专场14,8亿港元的总成交额虽然已经超过了艺术市场最高峰2011年春拍的成交额,但除去“四十周年夜场专拍”11.3亿的成交外,常规专场与2012年秋拍以来的成交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内地两家拍卖行在香港的油雕市场也比较平淡,嘉德首推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乏善可陈,保利香港今秋将重点放在当代水墨,“中国现当代艺术”专场较过往几次的成交更是有所下降。
翻看香港秋拍成交记录,二十世纪艺术家几乎霸占了此次的油雕成交排行榜和高价位成交作品。香港油雕成交排行榜前20中,有14件是二十世纪艺术,其中7件赵无极,3件常玉,1件潘玉良,2件吴冠中以及1件朱德群。而当代艺术只上榜4件作品,曾梵志除《最后的晚餐》外还有2001年作《面具系列》、刘野《剑》和张晓刚1件大家庭系列作品。而在油雕板块千万级别拍品的构成中,二十世纪艺术及写实油画占到23件,当代艺术只占7件。并且有意思的现象是赵无极几乎占领了整个油雕成交榜:苏富比四十周年夜场成交TOP10中有5件是赵无极,苏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的成交TOP10中有6件赵无极。嘉德和保利香港的油雕成交榜首均被赵无极占有。
在内地市场表现一直强劲的当代写实油画部分,在香港市场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在千万级成交作品中,仅两件写实油画且均在香港苏富比拍得,1件是陈逸飞的《红旗》,1件是王沂东2006年作《情书》。而嘉德香港上拍的王沂东《天上人间》在叫至1350万港元后遭遇流拍。
最后再说说流言蜚语的当代艺术,不仅在成交榜上严重缺席,还在高股价上惨遭流拍。苏富比夜场中,张晓刚血缘系列、方力均四联作和王怀庆《雅》均在估价过千万的情况下流拍。苏富比唯一上拍的一张刘小东也遭流拍。嘉德香港“中国二十世纪当代艺术专场”上刘炜、方力均、展望、张培力等“当代艺术明星”估价近千万的作品也悉数流标。
迎来年轻艺术家的天下
如果说1.8亿为我们展示了国际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依然感兴趣,那么年轻艺术家或许就是他们的下一个兴趣点。在主打当代艺术的2013香港秋拍,当代艺术明星艺术家作品高价流拍,而年轻艺术家不仅极少流拍,而且几乎每件成交都超过了最高估价。
从三家拍卖行的成交来看,以70后、80后为主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在百万元以上成交的有5件,贾蔼力两件作品列居一二位,分别是嘉德香港483万港元成交的《疯景》和香港苏富比340万港元成交的《早安·世界》。排名第三的是苏富比280万港元成交的刘韡《紫气VI-15》,这是其个人成交记录的第二,而同样是紫气系列,在2012年秋拍中刘韡《紫气·NO·7》的成交记录只保持在71.3万元。
年轻艺术家行情不止上涨快,从溢价率来看,也是广受关注。在成交top10中,除了一副李松松的作品外,其余全部超过最高估价成交,其中溢价率最高的是80后艺术家陈飞在保利香港上拍的《我的安全气囊打开了》,在估价12-18万港元的情况下以86.2万元港元成交。年轻艺术家在近几年国内整个艺术市场的火热追逐潮流中被越来越多的藏家群体所认可,而随着众多有着深厚学术背景的艺术活动的助推,更是让青年艺术家作品变得风光无限,一时无两。新老交替的当下,艺术领域不仅面临着创作群体的新老交替,更面临着收藏群体审美趣味的改变。旧有的古典、传统写实绘画以及以政治波普为代表的当代艺术还能否继续成为新藏家的关注重点在未来亦尚不可知,其行情也在扑朔迷离之间起起伏伏。自然,当代艺术一纸亿元成交看似壮观,但实则也将其脆弱不堪的外表进行了充分的展示。热闹终究是别人的。
不管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也好,中国当代艺术也好,年轻艺术家作品也好,这种以油画雕塑为载体的艺术的市场最初都是由国外藏家购买形成的,所不同的是二十世纪艺术家早期大多接受过国外一级市场的洗练,有一定的价值可参考性,并且以投资为目的的购买因素较少,而当代艺术市场的崛起,就像是一场由国外藏家导演的投资热。而到了年轻艺术家,新崛起的国内藏家也开始参与其中,如何能让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良性的持续下去,而不至于从被别人玩发展到到被自己玩。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