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是玩,但玩的是生活,追求的是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而要想达到这一境界,就得“托物言志”,这里的“物”,指的就是金石书画、瓷器杂件、文房清供等一系列艺术收藏品。
生活艺术化,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追求。追求是梦、是理想,仿佛很遥远,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只要你将心中向往的艺术范畴调整到适合自己的境界,那就能实现。所以,对艺术品的追求,一定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艺术品为喜欢它的人服务、珍藏,真正达到艺术生活化的效果。而顶级艺术收藏品则只能是个别人的拥有,是凤毛麟角,它只是艺术精品化,是不能为大众生活服务、娱乐、享受的,最多只能在艺术馆、博物馆供人欣赏,是不可把玩和亲近的高档品,可敬不可爱。……这,就像我们今天,想与范曾、余秋雨等当代名士聚聚一样,是可遇而不可求,是非分之想。
适逢周末,秋高气爽,兴之所至,搜检出几帧江南已故老书画家的册页,公诸于众,也算是一次小型雅集,以庆贺吴门画派文徽明大师的书画展在苏州博物馆隆重举行。张辛稼、蒋风白、韩秋岩、周天民、楼浩白这些老画家,他们生前,或许相互认识并切磋过艺事,也许一辈子共处一地,却互不相识;但,他们却是笔者沙里淘金的翰墨知己、纸上老师,他们的生花妙笔就像雪泥鸿爪,雁过留影般,深深地铭刻在我心灵深处,时时引起共鸣,擦出火花。
他们同饮吴门一池之水,共谱当代吴门画派。他们绘画的特点都很一致,即“书画同源、画从心出”,辛稼先生得力于虞山陈摩,诗意文心、艺高品逸;秋岩先生得力于吴昌硕,所以有金石之气;风白先生得力于潘天寿,线条力量过人;天民先生偶以豪迈笔法入画,照样风度翩翩,他早年的工笔画精彩纷呈;我们再来看看楼浩白先生的画,题款书法是其画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失却了这些精美题款,先生的画就缺少了那份书卷气。
在吴门画派的薪火相传下,五位老画家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即从一脉相承的传统功力走过来,注重画与生活的结合,从画中展现他们胸中的诗书……
中国画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以线条造型为基本手段,以书法为骨法,以诗的境界为灵魂的诗、书、画、印一体的中国式艺术结晶,是中国的“牡丹亭”,不是西方的“卢浮宫”。
上世纪初期,苏州还只是弹丸之地,画家欲求发展成大名,非走出苏州不可,如吴湖帆、吴子深、陶冷月等,不然,则只能屈居“乡贤”之列了。故当时苏州画坛,虽身怀绝技之人比比皆是,如此处展示的五位前辈作品等等,但名气都不算很大,吴门画派的一脉亦未能发扬光大、名扬海外,连姑苏城家喻户晓的张辛稼先生也在所难免。画事沧桑,物是人非,得失成败,本不足为奇,然目前苏州经济大发展,欲建文化大市,文人名士旧居,纷纷修缮重建,而笔者以为挖掘一些著名的乡贤书画家资源,编撰苏州近现代书画史,也是当务之急,藉此亦可让世人一睹近现代吴门书画家之风采。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