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云 《唐韵》 落槌价:630万元
2013年12月3日晚,北京匡时2013秋拍油画雕塑专场举槌,其中杨飞云的《唐韵》以480万元起拍,经多轮竞拍,最终以630万元落槌。
在杨飞云的作品中一直充斥着其个人内心满溢的古典精神,杨飞云把古典精神看得很重,在杨飞云看来,古典不是一个过时的词语,而是具有担当的责任。西方的文艺复兴,是对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而在中国,孔子的克己复礼,其礼便是离孔子有八百年之久的周公。其实,东西方对于“古典”都有反思、承传的阶段,所以我们对于古典的态度需要更谨慎的立场,而不是凭空的认为其仅仅是“古”。古典中的典,其实代表的是典范、经典,是可以在时代的历程中有稳定的位置的。而所谓的“复兴”,“兴”在哪里,复兴之后的“新”又在哪里,这背后都不是断层的,都需要一种能够延续的文化支撑,而这种文化就是值得传承的“典”。 对于写实绘画中的古典,在杨飞云看来,“古典精神与古典样式是两个概念。样式可以死亡,但是精神不会死亡,古典精神是追求永恒的精神价值。”写实绘画的古典精神是其特殊的性格,这个性格也构成了写实绘画的重要位置。古典精神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的传递性,在当下,古典精神给予我们一种反思的警惕性,让我们重看现状,寻找“古典”应该有的合理位置。
《唐韵》正是对这种古典式精神的坚守与传递。画面中的少女恣意的横卧在欧式的红沙发之上,颇显自然。少女所卧的沙发,曾在杨飞云2007年所做的《红》中也有出现,此时的红色,与之前相比,少了一份热烈,多了一丝温润之气。少女下方的衬布与靠垫,在调节空间关系的同时,更凸显出少女身体的温润如玉。背景中是唐朝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其雍容富贵之气脱颖而出。 然而如果细致的观看作品,会发现,《唐韵》并不追求极致的写实与景致的原景重现。《唐韵》所承载的更多的是对于一种古典精神的塑造,或者说是对神韵的塑造,对经典的塑造。杨飞云十分推崇历史上杰出的古典主义大师,诸如委拉斯贵之、伦勃朗等人。他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会尽可能地借鉴其所长,学习经典的语言精神,而体现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却一定是语言的追求借鉴而不是模拟或翻版。在绘画的过程中,他常常为如何简而反复推敲、也常常为如何繁而费尽心机。
综而述之,杨飞云所关注的一切语言问题都是整体的节奏关系问题,是综合因素如何最大程度地协调和发力的问题。他所关注的语言问题越来集聚在语言问题的顶端,汇集在通过语言关系与节奏的调整所传达的情绪问题上。当然,语言所包含的的所有因素都会协调在这种追求之中。不可否认,杨飞云的绘画是有风格的,与风格主义的不同就在于他的风格是自然积淀升华出来的,不是为了标识与他人之差异而强行树立的。稳定的风格一旦得以建立是很难做革命性改变的。有一些艺术家把风格的追求作为其艺术目标,这是舍本逐末。杨飞云始终没有去追求所谓的风格,他的艺术风格是在探究心灵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他的变化持续稳定,有章可循。他所探究的始终是纵向的深度而不是横向的样式。多年以来,杨飞云手不释笔、勤奋不已,他的语言逐渐得以升华。纯粹语言本身与自然之关系也达到了完美的楔合,不失自然的优美与节奏又兼有语言的高度概括与凝练。”
【编辑:张辉】
编辑:张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