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涛拍卖苏州首拍:推出扇骨专场
0条评论 2013-12-05 10:15:1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清 吴昌硕书河定之画于啸仙刻山水诗文扇骨 竹 9寸16檔

清 吴昌硕书河定之画于啸仙刻山水诗文扇骨 竹 9寸16檔

吴昌硕(1844-192),浙江省湖州人,清末民初的篆刻家,亦工书法、绘画。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汤定之(1878-1948)名涤,字定之,小字丁子,号乐孙,亦号太平湖客、双于道人、琴隐后人,室名画梅楼、茗闲堂。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善墨梅、竹、兰、松、柏,用笔古雅。所作浅绛山水为其画中精品。其人书法初工北碑,夙根早慧;后攻汉隶,见重于时,隶、行并佳,题画字与画笔相调和。亦善相人之术,自谓:“生平相法第一,诗第二,隶书第三,画第四。”

于硕(1873-?)清代美术家,字啸轩、啸仙,江都人。工书画,亦能刻印。一大骨刻“十幅蒲帆一苇航,归舟好趁晚风凉。夕阳初散溪云[],知有人家住水乡。乙丑七月吴昌硕年八十有二。”钤印“啸仙[]”。另一大骨刻山水,属“定之”款 钤印“汤”。参阅《竹人录》。

折扇又名“聚头扇”,用则撒开,收则折叠,故称“折扇”。北宋由高丽传入,南宋时国内始制。至明品种日益多样,制作亦愈见精良。扇钉用金制,银质,扇骨取材众多,如竹、木、象牙、玳瑁、檀香、沉香、螺钿等。竹则以湘妃和棕竹为贵。

国人制扇首推苏州,苏州自明代以来,名家众多。精于制面的方氏,为一代宗师,据说文徵明非“方”不画。精于制骨的则有马勖、马福兄弟,沈少楼,柳玉台,蒋苏台,特别蒋骨更优,一柄非三、四金不赁。(本场拍品中两柄即为蒋氏后代藏品)

苏扇以精细文雅和形式多样而著称。扇骨、扇形和扇面无一不精,也构成了苏扇的的基本架构。苏扇的“心子”有密不透风,有疏可穿梭。“扇面”有如升月,又有若横舟。魁梧之人,握以大方简练的“九单”,会顿觉气势磅礴。秀气之人,持上修长素雅的“十八方”愈感潇洒俊俏。用之说书,可代刀枪剑戟;伴作习武,可谓婀娜多姿。

苏扇注重扇骨的设计和制作。精工细作之致往往令人啧啧称赞。苏骨的打磨以匀细光洁见长,平薄素净为优,尤其是“水磨”一宗,更是脍炙人口。水磨苏骨竹纹皮色明润光滑,爽朗如初,经久不变。苏骨的着色,犹以“髹漆”巧夺天工。它赋予了扇骨多种色调和斑纹,漆光闪烁,文静温润;雅致古朴,纯洁浑厚。即使是五彩缤纷,花纹罗叠,也不流入火辣刺目、失之单薄轻佻。

如果说“打磨”和“髹漆”塑造了苏骨的光色之美,那么“雕刻”和“镶嵌”便是铸就了扇骨的造型之美。苏骨雕刻除深、浅刻,更有“留青”一种,产生对比的效果别具一格。除此之外,还有镶、嵌、画、烫之工。小小盈尺方物,几乎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竹、木、牙雕工艺。扇骨装饰图样亦是举不胜举:花鸟虫草、山水人物、仕女、博古、金文篆隶及诗词歌赋等等,无所不呈。

扇骨的形制之美亦是苏扇的关键。大边和扇头构成了苏州扇骨的基本形式。一把好的苏扇,先从扇形的整体去端详,便可读出耐人寻味的格调气韵。折叠时,扇骨挺立,有如君子。金石雕镂,妙趣横生。撒开后,扇形整体又变幻出种种风味。清风朗月,佳构百出。若扇形不好,纵有美妙的装饰工艺,也难成良好效果。此苏骨扇形之基本要求是也。

古往今来,折扇作为文雅之士的随身雅物,以成了中国式人文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符号。扇骨生姿,题诗入画,开合间品赏浓淡,视为珍玩。折扇风雅之气犹如月到风来,美不胜收矣。特别是明清两代,苏扇名家辈出,因其卓越的工艺以及扇中所含的深远人文质感而倍受文士的推崇和珍视。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云:“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木俱目为俗制,惟此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其面重金亦不足贵,惟骨为时所向,往时名手有马勖、马福,刘升晖之属,其值数两。延年则有沈少楼,柳玉台、价遂至一金。而蒋苏台同时尤称绝技。一柄棕竹至值三、四两,世人争购。如大骨董,然亦扇妖也。”

民国以后,有闲阶层文人一族常以折扇表现个人身份,不分寒暑,袖怀各扇,以便在各种场合观摩、交换、竟尚成风。收藏百扇不足为奇,收藏千柄大有人在。清同治年间,苏州画家张研樵,苏扇精品上千件绝顶扇骨千数以上。三十年代有藏扇大家以“万箑楼”著称(“箑”是以竹为主要材料的扇子的古称)。时至今日,苏扇却因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嬗变而渐行渐远于我们的日常之用,一把名扇所包含的劳动价值更是不能被这个喧哗的时代所接受,其精细典雅的工艺传统也随之甚难维持,目前苏州扇厂制扇工人更是后继乏人。一种国粹正在渐渐的淹没……

江苏爱涛拍卖•苏州首拍精心为各位方家呈现一场为“苏扇扇骨”量身定做的精品专场——月到风来。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