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太素
本期另有“《黄帝内经太素》八册全(点击查看详情http://www.kongfz.cn/12960161/)”收获近2000次浏览关注,颇受瞩目。虽然起拍价高达4000元,但是在众多书友的竞价之下,最终成交价格达到17000元。
据考,《黄帝内经太素》为隋杨上善撰,原书30卷,今存23卷,为《黄帝内经》早期传本之一。《黄帝内经》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
历史上最早对《黄帝内经》的记录是《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南北朝时期,《黄帝内经》因传抄及战乱散失,分成《素问》及《针经》两种版本,分别流传。最早对内经进行整理的学者,是晋朝的皇甫谧,他根据《素问》、《针经》及《明堂孔穴》,编著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一书。南北朝时出现了第一本为《素问》作校注的书,作者为全元起。全元起校注的《素问》本,北宋时尚存,以后便散失不见了。今从林亿等所校订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尚可看到全元起编排的卷目次第和少量注文。
隋末唐初杨上善将《灵枢》、《素问》的条文,根据内容重新分类,编次成《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此书虽然早于王冰,但流传不广,对于后世的影响较小,在宋朝时已经失传。《隋书•经籍志》中记载有黄帝素问九卷,梁八卷;黄帝针经九卷。这个版本应该就是全元起及杨上善所采用的底本。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内经版本,首推唐代王冰注释的《黄帝内经素问》。后经北宋林亿等重新校著,称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又称《新校正》本),成为最完整的《素问》善本,也是官方考试的依据。现今流传的《黄帝内经》就是这个版本,金元明清的医家,注解内经时,也都采用这个版本。
而此次在孔网亮相的“《黄帝内经太素》八册全”编者为萧延平。据拍卖资料介绍,杨上善撰《黄帝内经太素》于南宋后湮没,此后中国境内少有述及。1820~1830年,日本仁和寺宫发现《太素》珍本。后杨守敬访日,携归此书唐写卷子本影钞本23卷,又残卷1 册,为时任武昌医馆馆长的萧延平所得,始聚群籍以校正其书,校勘、补缺、辑复、注释等,尽其所能,殚精二十年,始成兰陵堂本《黄帝内经太素》,世称萧本。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