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盛2013秋拍】李山生物艺术的实证性及其玄学起源
0条评论 2013-12-05 14:49:0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高名潞

李山  转译的错误

李山  转译的错误(一组100幅)  彩色纸  毛笔手绘  79×55cm (each)  2012年

出版:《100李山》,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

展览:“粉红微笑之后 阅读李山”,台北当代艺术馆,2012年。

这些生物艺术草图,由100个基因片段组成,它是李山所构想的人造基因草图。

我从八0年代中就认识了李山,并且始终关注着他的创作实践。其间李山的艺术经过了几次激进的转折。1989年他从抽象绘画转到通常被指为政治波普风格的《胭脂》系列。1995年从《胭脂》转为生物艺术的《阅读》系列,人体和昆虫合成的数字图片以及绘制的大量草图。他的生物艺术方案已经清晰呈现。此后十几年至今,李山坚持从事改变生物基因的实验。

生物基因重组:实证性和浪漫性

基因重组和基因组的人工制造,成为九○年代至今李山生物艺术创作的核心工作。李山从三个方面实行这个工作,首先,绘画作品,包括一些人和动物形象合成的作品。我在2000年准备“墙”展的时候,在上海李山的寓所看到一幅巨大的作品,画面中一个躺着的人,身上肢体上都是鱼,我看了很是震惊。首先,李山丢弃了任何“绘画性”。风格出奇地直率。再有,横躺着的人让我想到了大佛涅盘。可是这个“大佛”的身上布满了鱼。所以,在我策划的2005年开幕的“墙”展中我展出了李山这件属于《阅读》系列的作品。1996年开始,李山用数字合成技术作了一批人的器官和动物昆虫合成的图片,还有很多鱼组成的人或者动物的肢体,而头则像蝴蝶。他用计算机合成方法制作了一批昆虫,如蜘蛛、蝴蝶、苍蝇等,但局部却是人的身体部位,如嘴、耳朵、手指或生殖器等。这些方案也曾在“墙”展中展出。展览期间,李山的方案作品引起了争议,很多人不理解,有人撰文质疑,认为李山这些方案作品似乎和展览主题无关。其实,我要展示的恰恰是李山这些新的方案作品的“不是之是”的价值。它们的科技和生物性形象似乎远离人们对当代艺术的定义。人们可能仍然用图像的眼光看李山,好像李山在玩一种图像游戏。其实,他们没有看到李山的温和含蓄的图像和绘画其实不再是以往的那种对传统艺术边界的挑战。相反重要的是对“人”的生物边界的挑战,也是对人的伦理边界的质问。

【2013秋拍】李山生物艺术的实证性及其玄学起源

【2013秋拍】李山生物艺术的实证性及其玄学起源

《转译的错误》是李山多年建立在基因重组和人造基因的可能性基础上想象完成的生物合成的绘画“插图”。画中的奇怪的形象都是建立在基因重组和人造基因的想象结果之上。它们不是实验室的产物,而是李山大脑“实验室”的结果。不论将来生物(包括动物和人)的基因重组和人造基因实验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我在李山的这些“杂交绘画”中看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并由此想到先秦时代的《山海经》。其实古代的山海经是在讲地理,但是它囊括了巫术、神话、宗教各方面,很多时候也是在隐喻宇宙运通和阴阳关系,插图中配有很多怪异的灵兽,包括传说中常见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其实他们都是动物的合成形象。如果我们把这些异兽分类,说不定能够对我们今天的转基因生物科学有所启发。尽管那些怪兽完全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所极力捕捉的幻觉,通过想象捕捉到的怪异生物,最终把它们所造成一种神秘的生命体。但是,或许正是这种极度的超科学和超生物性的怪诞形象和想法才能与理性逻辑的科学基因重组的结果相匹配。玄学和巫术在某一时刻可能和科学只差半步。

【2013秋拍】李山生物艺术的实证性及其玄学起源

【2013秋拍】李山生物艺术的实证性及其玄学起源

这更加促使我意识到,李山早期的玄学冲动和后来的生物艺术的实证性之间的变通关系。基因重组成为李山生物艺术的基本修辞。但这不是李山的目的。李山在《随机表达的可能性》作品标题下,附上这样的一段文字,“将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调控机制解除,让基因随机表达...。”随机表达的结果是生命形态的不可知和无法预测,这才是李山所要关注的。

【2013秋拍】李山生物艺术的实证性及其玄学起源

【2013秋拍】李山生物艺术的实证性及其玄学起源

【2013秋拍】李山生物艺术的实证性及其玄学起源

【2013秋拍】李山生物艺术的实证性及其玄学起源

关于《转译的错误》

在生物基因研究中,DNA 可透过转写 (Transcribe) 和转译(Translate)的过程形成一种新的生物蛋白。《转译的错误》系列作品,以大量手稿方式呈现了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因为转译错误所形成的各种结果。100幅画稿,应用不同的色纸和朴实的手绘风格,呈现了昆虫与人类基因混种的各种变貌,或拥有着人的五官或器官等奇异的昆虫变体,在科学实验的领域中,所有不可预期的变种、变异往往被视为一种错误或失败,但在李山的艺术观念和创作实践中,这些转译的错误,都有独一无二的美感和价值意义。

编辑:田茜

声明:该文章为99艺术网原创文章,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需使用请拨打合作电话:010-51374001-807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