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美术馆奇景制造者:奥拉弗•埃利亚松
0条评论 2013-12-06 10:18:19 来源:四方当代美术馆公众微信 

奇景制造者:奥拉弗•埃利亚松

奇景制造者:奥拉弗•埃利亚松

奇景制造者:奥拉弗•埃利亚松

奇景制造者:奥拉弗•埃利亚松

奇景制造者:奥拉弗•埃利亚松

奇景制造者:奥拉弗•埃利亚松

他是虽然有着很强烈的技术倾向,但因为对自然的迷恋,将科学技术运用到对自然的复制与再现,使得埃利亚松很快就以一系列震撼人心的作品在艺术界获得巨大声名。

在四方当代美术馆的“歧异花园”展中,丹麦、冰岛籍艺术家奥拉弗·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向人们展示了他的新作《你的园林体现》(Your embodied garden),类似他此前的很多作品那样,作品的标题以“你的”(Your)为开头,如“你的彩虹全景(Your Rainbow Panorama )”、“你的陀螺仪(Your gyroscope)”、“你的黑色视野(Yourblack horizon)”等。

很明显,这一系列作品,强调主体在特定时空中的重要性,即“你才是最重要的”,了解这一点将让我们更容易了解埃利亚松的创作意图。在这些作品中,观者被认为是绝对主体,艺术作品则因为主体的观察、凝视与感知而获得价值。这一线索可以追溯到他学生时期构思的一件作品《明星梦》(Wannabe,1991),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将一盏聚光灯投射在地面上,为使观者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营造可能,这似乎是在告诉对方:“走进目光聚焦处,做你自己。”

《你的园林体现》的发生场域是苏州园林,而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审美系统,可以被认为是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的直接感知,园林本身便是在这一感知支配下对于自然的模拟,其本质与埃利亚松的创作理念是极相似的。在这件作品中,埃利亚松强调游园者在园林中的感受,并让语境再空间、实践及观看的过程中逐渐失衡,而观众与作品的对话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被推进。艺术家以他较为熟识的身体语言(埃利亚松早年曾获得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霹雳舞冠军),去与园林对话,即不断融入,又在制造裂隙的同时保持着主体感受的独立和纯粹性。

埃利亚松是一个有很强烈的技术倾向的艺术家,但是他的技术并不是反自然的,他早年在冰岛的生活经历让他对当地的自然与人文奇景印象深刻。例如他较早的作品《美》(Beauty),以水雾与光影的互相作用,制造出奇幻的视觉效果。对于自然的迷恋,并将科学技术运用到对前者的复制与再现,使得埃利亚松很快就以一系列震撼人心的作品在艺术界获得巨大声名。

在他最著名的项目,即2003年于英国泰特美术馆制作的《天气计划》(The weatherproject)中,艺术家用数百盏纯黄光色的单频灯组成一个巨大的光盘,模拟了一个仿真的太阳,并以加湿为手段仿制了伦敦大雾的场景。与此同时,他还把大厅的天花板改造成了镜面,观者可以再目睹这些奇幻的同时,将这样的奇景转化为另一种镜像。这一作品前后吸引了200万人前来体验,是泰特美术馆展览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之一。

所以在这一层面上,埃利亚松会让人们把他的作品和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拟象”相联系。比如,在“天气计划”的项目中,艺术家试图去对自然的真实进行模拟,但是他的用意与“拟象”剥夺事物原初意义的目的是迥异的,奥拉弗·埃利亚松的实践目的并不在于以假乱真,而在于以这种方式唤起人们对于自然的感受。这实际上是一种友善的提醒,目的在于唤起人类本应具有的敏感性。除了对现实进行模拟,他还迷恋于创造异度的自然与空间,这似乎是对柏拉图模仿论的一个回应,即绝对“理式”(Form)如果存在,现实便不过是对这种理式的模仿,而艺术家制作的悖论空间,也不过就是这种模仿的一种方式,与现实并无本质区别。

在社会性问题上,埃利亚松的作品亦有现实介入的成分,但是他的这种现实介入有别于寻常意义上左翼知识分子艺术家的社会介入的模式,如班克斯、汉斯·哈克的作品,或以克里斯托及珍妮·克劳德为代表的大地艺术家的作品。埃利亚松的介入则仍然与自然、身体有关,比如他在90年代于南非约翰内斯堡所做的作品《侵蚀》(Erosion),就是一次干预现实生活的作品,作者让大水顷刻间漫过大街,甚至一度让当地交通陷于瘫痪,以艺术强行干涉了现实的生活。这样的作品在当时固然遭到抵制,但时至今日已然成为约翰内斯堡的一个不朽记忆。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