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地中海,“卢浮宫号”首航国博
0条评论 2013-12-19 09:58:07 来源:TimeOut北京消费导刊 

冬游地中海,“卢浮宫号”首航国博

第四天后领衔 超高性价比“宫”略

作为法国实际上的国家博物馆,卢浮宫首次登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诚意绝对足够。此次参展的280件/组珍品,分布于卢浮宫的不同部门,总会在间隔年轮流闭门谢客。因为亲临卢浮宫都看不全的,在北京却可以一览无余。

整个展览按文明演进过程分为六部分,先交代“地中海世界——自然与文化背景”,展示地中海地区的周边环境以及物产,比如贮存橄榄油特有的尖底瓶,揭示“为什么是地中海”;然后是“最初的地中海——早期的交流”,船形金杯、木乃伊木棺等,不仅表现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技术,更展示埃及、两河流域文明对地中海文明的奠基作用;接下来进入“统一的地中海——希腊、迦太基和罗马”,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广泛应用的马赛克艺术、大理石雕塑证明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不朽生命力。

第四部分“中世纪的地中海——从‘十字军东征’到收复失地运动”,重在表现那个时代东西方之间的技艺交流。第五部分“近代的地中海——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这部分的主角,画家笔下的风物,展示了欧洲的土耳其文化和土耳其的欧洲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

最后的“游历地中海”,除了画作、雕塑还有考古发掘和笔记,反映了从地中海开始的最早的全球化进程。

虽然蒙娜丽莎、胜利女神、维纳斯这身为卢浮宫镇馆之宝的“三个女人”,有令在身被终身禁足。这次出宫巡展的,同样堪称天后级别。

像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雕像,就是首次离开卢浮宫。但最大的主角还不是这位女神,而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埃及女王克娄帕特拉。表现她的展品足有数十件,从公元前的青铜像到文艺复兴时“埃及艳后之死”的系列雕塑。

但看过展览,不少观众反而糊涂了:埃及艳后到底长啥样,以至于让罗马执政官甘愿反目?“在某个宇宙中,克娄帕特拉的鼻子稍微低那么一厘米,没有让恺撒和安东尼都怦然心动,从而引发战争”。也只有那尊被毁容的出土头像,才是对《量子物理史话》那句谶语最好的解释。

国博版“爸爸去哪儿”? 对,换个看法

“左边那位阿姨就是维纳斯,维纳斯是谁的妈妈呢?是丘比特的妈妈!那个维纳斯阿姨抱着的漂亮阿姨叫海伦,是希腊故事里最漂亮的阿姨。希腊一共有三个非常漂亮的阿姨,她们是赫拉、海伦和维纳斯。赫拉想知道谁最漂亮,就让维纳斯把海伦介绍给这个叫帕里斯的叔叔……”这不是当红的节目《爸爸去哪儿》,而是国博北2展厅,“地中海文明:卢浮宫珍藏展”的现场,具体来说是一对父女在看苏格兰考古学家、画家加文·汉密尔顿的名作——《维纳斯将海伦介绍给帕里斯》。

展厅里更常见的还是一对对的情侣。这位馆员看到许多男生借着给女友上历史课的机会,收获了不少崇拜,连忙支招自己在追女同学中的表弟,最终也收到意料之中的疗效。“不过您可不能胡显摆,听了不少哥们在这儿讲的都是错的,出于礼貌我不好意思指出来,但您这不是误人子弟么,回头人家姑娘发现了更丢人不是?”作为国博第一次全面上网的展览,本次展览的内容资料均可通过微信公号访问,这样预习功课就不会错了。

让中国人换种对卢浮宫的看法,这恐怕也是此次亲自出任策展人的卢浮宫馆长让-雅克·马丁内兹先生想要的结果。在卢浮宫,他和他的伙伴们总是看到中国游客不是直奔“三个女人”而来、然后就忙着去购物,就是像赶路一样在里面小跑,见到什么都不停拍照,但能记住多少就不好说了。“我们想让中国观众了解到,卢浮宫不仅有维纳斯、蒙娜丽莎,还有伊斯兰艺术、拜占庭艺术等。”

马丁内兹一下子来了灵感:“三个女人”都来自地中海畔,埃及、腓尼基、迦太基、希腊、罗马等重要古代文明均以此地为摇篮,何不干脆将地中海东西岸的古希腊语系与拉丁语系、南北两侧的伊斯兰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连接起来,将地中海沿岸各国的文化作为一个共同体进行展示呢?文明发源、碰撞、交流、发展的过程全有了,就这么定了!

作品推荐:

“宙斯掳走欧罗巴”红象双耳爵

在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宙斯看上了腓尼基公主欧罗巴,却苦于戒备森严,最终幻化为白色公牛将其掳走,从今黎巴嫩将其带到欧洲。公主的名字后来也成为这座大洲的名字。创作于约公元前470年的这一容器绘画,正是地中海沿岸欧亚文明交流的明证。请留意:今年新版的5欧元上的图案,正是这幅绘画。

身着大祭司服的罗马皇帝屋大维雕像残片

此大理石雕塑应制作于公元27年,出土于意大利罗马,但在欧亚非三大洲都曾出土几乎一模一样的雕塑。而此展品与其在同一展厅对面的邻居“罗马战士像”有惊人相似——后者的体貌特征,同样是以屋大维为原型。一代雄主将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展到北达英伦三岛、南抵撒哈拉沙漠的辽阔范围,“地中海现在是罗马人的浴池”。同等规模的领袖崇拜,只有国际共运时代的斯大林可比。除了崇拜,罗马人惯用的大理石雕塑也成了世界级的时尚。

木板油画《圣教徒》

世界上流传至今的木板油画屈指可数,加上旁边的《圣母与圣婴》一样,此两幅是卢浮宫仅有的此类珍藏,几乎从不外借。《圣教徒》一画中,来自拜占庭王国和欧洲王室的宗教代表圣彼得和圣保罗,两人共同托起一座教堂。正是当时东欧拜占庭帝国为抵御伊斯兰文明,试图与西方天主教世界联手合作的历史背景的直接反映。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