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百雅轩事业达到顶峰,本图为其主办的798版画交易会研讨会现场。
今年对一级市场和艺术区来说是多事之秋,在798,品画廊的休业、百雅轩的缩水、韩系画廊的退出,已经让798的气氛有些低迷,而二房东的不断闹事,让798的气氛更加紧张。在宋庄,栗宪庭电影培训班被遣送、强拆事件等更是让宋庄艺术家人人自危,今年的宋庄艺术节在延期半年后,冷清开幕。在上海,艺术家原弓工作室也被强拆。而税收问题对画廊来说一直是一大难题,今年的艺术品关税调回12%,虽然众画廊呼吁降税,但是一直没能得偿所愿,在中国,艺术区整体面临困境。
百雅轩之变:资本和艺术可以共荣吗?
虽然,798艺术区表面上热闹如昔,但是中国画廊业的生存本就艰难,画廊给人的感觉是苦呵呵地在硬撑,有些撑不下去了,只能瘦身裁员,战略收缩,再惨一点的只能黯然退场。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不少,不过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有2件事,一件事是百雅轩的败退,一件是二房东作祟。前者是对画廊困境做出的反应,被当成前车之鉴,在业内做了深度剖析;后者是盘踞798多年,终于浮出水面的既得利益者,擅长制造麻烦,上演各种狗血甚至是暴力血腥剧情。
说起百雅轩,曾经在开山掌门李大钧的打理下,稳扎稳打,做得风生水起,在版画市场举足轻重,2011年,终于吸引IDG(InternationalDataGroup)注入资本6000万元,购买百雅轩20%股权,成为国内首家吸引境外主流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本土画廊,资本主导加强,百雅轩进入了盲目扩张的深渊。李大钧坚持“画廊走出去”战略。在上海和香港都开设了分店,然而不到一年却都陷入了经营困境。今年,百雅轩关闭上海、香港、北京中国美术馆西侧的门店,李大钧把股份卖给IDG后离职,200名员工裁撤剩下30余名,而因为裁员赔偿问题,被裁员工在798园区拉起横幅抗议。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艺术品经营机构如何与资本市场共生共荣的探讨和思考。
风投资本入驻本被当做百雅轩成就百家画廊大业的助力和强心剂,但现在却被视为百雅轩大厦将颓的罪魁祸首。看似高回报的艺术行业,对于在商言商,追求高收益高回报的风险投资无疑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区域,但隔行如隔山,艺术行业缺乏商界及金融界的统一标准,风险投资对于艺术行业的不知甚解,盲目扩张开店导致摊子铺得太大,短期无法盈利,难以支撑,2013年市场环境又是到处“钱紧”,经济陷入低谷,画廊业萧条,此时百雅轩大幅精简闭店,是市场形势使然。
西沐认为不应把百雅轩目前出现的问题当作行业发展的必然事件,而应该把百雅轩和风投的合作当成一个艺术品与资本结合的个案。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画廊相比于拍卖行来说,容纳资本的能力相差甚远,流通性不足,而且百雅轩不具备高回报的盈利空间,因为版画不具备投资的价值或者说它的投资价值是很少的。所以,突然注入6000万后,百雅轩不知道该怎么花这笔钱,当时百雅轩内部对这笔钱的用途有过分歧,对于开实体店和网上销售两种方式,百雅轩最后选择的方式是实体店扩张,套住了大笔资金投入,但是画廊经营不像超市那样,即使版画是消费品,在目前的中国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实现产业化和获得有高回报和收益的。
虽然资本难辞其咎,但百雅轩本身也存在问题。一则限量复制模式在画廊极速扩张后被打破,在实际生产中没能控制中低端版画的印量,生产和销售脱节,导致库存积压。二则百雅轩“让高雅艺术进入民间、走入生活”的战略与现实经营出现错位,实际的目标市场对准了较为高端的收藏、投资类群体,而并非一般消费型大众,价格太高了,很难走进百姓家庭。百雅轩的吴冠中复制版画起初售价30余万元,价格过高,而且已经卖了6年了,不可能无限制地销售下去,而且价格不一定持续保持这样高的走势,而如果价格走低了,会让藏家寒心。当然,管理方面的缺位也是难逃其责的,不能很好地利用和发挥资本的作用也是情理之中的。
新任的百雅轩总裁张慧上任后首先做的工作就是大规模的缩编,只保留了798艺术中心一家画廊,改为库房及销售一体的店面,不过百雅轩在798这么一个租金昂贵的艺术区经营限量复制品版画,前途未卜。
二房东滋扰生事,玉兰堂画廊被迫休业
物业与二房东之战:受伤的总是画廊
798的房租高一直是区内诸多画廊经营困难的症结之一,据批评家朱其撰文介绍,798物业一再声称他们出租的房子没有7元或8元这么贵,造成房租高的原因是二房东转租助推涨价。2006年798房租迅速飙升,从每平方米每天5毛到2元,迅速涨到5元至8元,这一轮的涨价潮改变了艺术区的入驻结构,由以艺术家工作室为主转变为以画廊区为主,原有的艺术家住户由于继续享受旧的廉价房租,不少艺术家将自己的房子出租,做起二房东。
今年的798“血光之灾”的肇事者正是长期盘踞在此的二房东。先是8月份,二房东带人把玉兰堂画廊的作品从画廊粗野清出,并且在画廊里堆放水泥砖头并且上锁。让本应当天开幕的展览不得不终止。据玉兰堂画廊老板伍劲说,二房东看到其名下的Hi小店生意火热就动了心思,很想据为已有开辟自己的咖啡店。而其根本矛盾在于798七星物业和二房东之间,每年的房租收益是绝对的肥肉,这块儿本属于七星物业的肥肉却被二房东把持多年,七星物业早已有意收回这项权利,二者之间的最后的“较量”也自玉兰堂事件拉开序幕,而画廊夹在中间,二房东不断滋扰生事,白白遭受了无妄之灾。
这次事件后,玉兰堂被迫暂时关闭。位于798东街的亚洲艺术中心、灿艺术等重要的画廊因被停电断水,一度被迫停止了正常的工作。而798物业一方则表明态度,坚决清除798园区二房东。9月15日,HI小店又在二房东的逼迫下暂停经营,10月9日,HI小店遭遇二房东的再次逼宫,一伙人在二房东的带领下将HI小店进行了打砸,一片狼藉,殴打物业安保人员,致其重伤住院。之后,二房东王娟以不承认798艺术中心的合同终止函为借口,连续三天(10月10日-10月12日)到亚洲艺术中心、新绎画廊等空间继续以威逼胁迫的方式讨要房租,并扬言如不按期向其缴纳房租,会于10月15日后采取行动,实施暴力清场。更是以人身安全威胁798艺术区服务中心总经理。
10月10日,798物业就二房东问题举行发布会,揭露事情原委和二房东的行径。10月16日,798物业就此事举行第二次发布会,发言人呼吁,在全力动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租户利益的同时,也寻求全社会正义的力量一起关注,共同对抗黑社会。同时鼓励租户配合物业,提供二房东转租的确凿证据(一般为转租合同),以便798物业和二房东终止合同。
经过长达2个多月的抗争,10月底,玉兰堂事件终于有所转机,几个打手被拘留,闹事二房东被起诉,致其原来的出国计划搁浅,玉兰堂和Hi小店终于开始准备重新开业,在保安的陪同下整理修补店面后,重新开业,11月16日玉兰堂新展览开幕。
至此,玉兰堂与二房东的矛盾终于告一段落,但是对于伍劲和员工们来说,对安全问题仍然有所担心。798的二房东问题并没有解决,盘踞在此的二房东势力强大,难以清剿,物业内部意见也并不完全一致,很多住户都是从二房东手里租的房子,有些也认为在物业手里租房子并不会便宜多少,考虑到稳定问题,不想把事情闹大,没有与二房东撕破脸。在画廊来看,这是七星物业与二房东之间的矛盾,犯不着把自己扯进去。不管谁胜谁负,似乎画廊都是无辜受害者。
左图:今年1月份宋庄徐宋路正在修建的小区大楼。
右图:秋天,宋庄徐宋路刚刚完工的小区大楼被贴上了违章建筑的标签
身处弱势的艺术家
与798艺术区一样,宋庄艺术区的空气都漂浮着忐忑紧张的味道,日子同样不好过。3月份,糖厂艺术区被强拆,艺术家与开发商的矛盾白热化。糖厂艺术区的原房东收了艺术家的房租钱,却背着艺术家将艺术区私下卖给开发商,整个过程艺术家们都被蒙在鼓里,直到由小堡物业主导的强拆发生后,艺术家才恍然大悟,组织维权。区内的艺术家工作室租赁合同都没有到期,女艺术家李可的工作室一次性付了20年房租,刚住了3年,合同还有17年到期,类似的情况很多。在强拆之前,没有任何人与他们谈关于拆迁的补赔偿问题,也没接到任何关于拆迁的通知,并且,开发商采用各种卑劣龌龊手段骚扰艺术家,去年冬天整个糖厂艺术区都被停止供暖,停电断水,工作室大门被贴上封条……艺术家的生存环境已经恶劣到如此地步,令人唏嘘。虽然艺术家们对此表达了强烈愤慨,但是最终并没有能力维护合法权益,也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
宋庄的小产权房问题由来已久,纠纷不断,被强拆并不觉得意外,而9月5日发生在上海市长宁区的原弓艺术创库被强拆事件,就在意料之外了。因为这园区是有合法产权的,拆迁赔偿问题正在商谈中,没有法院的强拆令,没有任何手续和事先预告,连个招呼都没打,长宁区政府就直接以拆除违章广告牌的名义动手了,带着100余名黑衣人强行进入艺术区拆除工作室,这样的威慑战略令艺术区内的艺术家心惊之后更是心凉。
不管是开发商捣鬼,还是地方政府强拆,艺术家相比于普通人来说,似乎更处于弱势,有苦难诉,有冤难伸。这从当地政府对待村民与艺术家的不同态度就可以窥出一二。7月份,宋庄徐宋路的几栋高大建筑上悬挂着当地政府的巨幅标语,标明该建筑属于政府打击的违法建筑,而宋庄已有多处在建或已封顶的高层建筑上贴有这样的标语,宋庄镇政府称,贴标语是为提醒市民不要再去购买。宋庄镇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此前在建时镇里也去查封过,并下过停工通知、切断水电,在门上也贴了封条,也没允许再复工。虽然镇政府的人经常来巡视,但事实上很多建筑仍然在施工,有些购买者已经入住,或者在装修。
宋庄的很多楼盘全是小产权房,多是用文化产业的名义开发的,艺术家被驱逐,这些开发商就是幕后黑手,而镇政府的态度过于暧昧,这些违章建筑的土地使用权本就是他们下放的,在建筑的过程中也没有强行阻止施工,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这些违章建筑很大部分是镇政府采取的纵容态度导致,或者说,开发艺术地产本就是他们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只是,如今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如何收场是个问题。
今天的宋庄,已经不再是前镇委书记胡介报在位时的艺术家理想田园,当初胡介报为留住艺术家,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而现在的镇政府换届,策略改变,艺术家的地位变成可有可无的,所有优惠都失效了。比如,6月中旬,近20名艺术家集体静坐,以示抗议——他们没有北京户口,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不能办借读。往年,靠宋庄艺术促进会开出的一纸证明,孩子们就可上学,现在这个证明失效了。7月份,艺术批评家栗宪庭连续办了9年的电影培训班也被强制解散,二十多名学生被遣送回原籍或北京火车站。弥漫在宋庄艺术家之间的气氛似乎有了点圆明园后期被驱逐时的味道,战战兢兢,朝不保夕。
画廊热切期盼减税
每个艺术区都有自己的问题,而无一幸免的问题就是高税负。针对艺术品进口暂行6%的政策已到期,新的政策还未出台,国家对艺术品的税收政策正在调研,所以业内呼声最高的就是降税问题,尤其是画廊。画廊被归入“销售工艺美术品”的批发零售行业,所以要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根据规定,年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的画廊需缴纳17%的增值税。由于没有原始凭据证明作品的初始价是多少,因此画廊的增值税不是按销售价减去原始价后的增值部分来缴纳,而是相当于成交价的17%。相比之下,拍卖公司被定性为中介服务机构,收取的是佣金部分的税,要比画廊轻松得多。所以有画廊主主张对画廊的税收政策至少要向拍卖行看齐。
画廊主们认为,如果真想刺激画廊行业的发展,减免税是王道,画廊的税收太高了。目前798也在尝试保税区,不过画廊主们并不认为能够减轻画廊负担。沉重的税负迫使每个画廊都或多或少动了些脑筋避税、减税,比如私下交易,或者考虑到年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画廊只征收3%的增值税,所以有些画廊宁愿做小不愿做大,还有的画廊选择去零关税的香港发展等。高税收给画廊带来很多困扰,如果制定减免税收的政策,实际征集到的税款只会比现在多,因为纳税人会增加,毕竟谁也不想过提心吊胆的日子,而且行业壮大是增加税收收入的关键,每年交易额20亿与交易额100亿相比,即使后者的税率低,税款也只多不少。
对画廊进行税收调整迫在眉睫,大部分人认为总税负在5%左右才比较合理,能促使画廊交易的公开化,逐步趋向健全。同时可考虑由政府建立艺术品登记制度,对其原始价有较为清晰的把握。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