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临近,与考生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有些现实意义。
几年前,有一女生,从小学到中学屡屡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表演,具有一定的舞台表演“特长”,加之崇尚影视、音乐明星,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舞台上众星捧月、微博上粉丝千万的偶像,她不顾老师建议、父母劝说,决然参加高校表演类专业招生考试。然而,“形体”不够理想,表演时也没临场发挥出自信满满的“特长”,结果可想而知。而今,她自嘲地告诉笔者,现在供职于一家民营企业,上班仅在前台“表演”接待工作。
这个故事有些灰色,让人欷歔,但决非孤例,且前仆后继者不乏其人。是以为文,以示劝化之诚,祈奏警醒之功。
综观艺考学生群体,大致分为ABC三类。A类考生:确有特长,也有实力,从“艺”理想凭艺考达成;B类考生:怀有梦想,没有实力,盲目追星靠艺考冒险;C类考生:特长不“长”,学业不佳,想让文化成绩借艺考减分。笔者以为:A类,无可非议;B 类,上例可鉴;C类,不足为训。谓予不信,有例为证。本月7日,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组织本市举行的“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网上咨询”活动中。有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考生问“速写40分钟,画几个人”?有编导类专业考生问“有编导专业的本科高校有那几所”?还有考生问“专业最低分(对应文化分)是什么意思”……可见,方向不明、应对不足、胸无成竹、专注考分的B、C类考生确实存在。
考生有梦想、无实力并无过错,但梦想不切实际,则须为无望实现的后果埋单;考生学业差、想讨巧也无大错,但机遇总是垂青于准备充分的智者。换言之,艺考其实不易,犹如独木之桥;即便侥幸过“桥”,前程也难预料。因为,文化成绩年年涨,专业门槛次第高;更因为,考试,既有统考,又有校考;录取,高校不多,生源不少;就业,岗位饱和,僧多粥少。
总之,艺考有风险,报考须谨慎。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