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恺谈个展“屏幕一代”
0条评论 2014-01-07 16:30:57 来源:VICE中国 作者:黄莉莉

反复,专制和软件(2013)制作团队:Aaajiao、刘晓光、许聪

反复,专制和软件(2013)制作团队:Aaajiao、刘晓光、许聪

第一次接触电脑大约是幼稚园的时候,我爬到爸爸书房中的高椅上,看见一面镶在方盒子上的玻璃屏幕,向着我发着蓝光,触碰桌上的鼠标,屏幕上的箭头就会跟着游动,蓝色的 “桌面” 上有很多小图,包括爸爸时常点开来玩的新接龙游戏,而这时它旁边多了一个 "e" 的符号,爸爸教我:接上电话线、听完一连串刺耳的拨号声之后,如果通了,就可以点开这个 "e" 开始探索 “互联网”。

从此以后,我与屏幕相处的时间就开始以数增长,也不知不觉过了20年。如今,关于我的私人信息不但都能从屏幕中调出,一个完整的我也实时地以照片、心情、电子邮件、博客的形式不断在各种屏幕中更新,似乎在真实的与虚拟的我之间已经不允许有任何差别了。

艺术家Aaajiao(徐文恺)近期在上海k11 chi艺术空间开幕的个展《屏幕一代》正是在探讨这个世代中的人们是如何被信息化、成为屏幕的一部分的。艺术家选择创作与呈现此系列的方式,与我们每天所熟悉的、信息丰沛的屏幕恰恰相反,Aaajiao 用非常极简、甚至有点抽象的视频软件与硬件组合来表达他心目中所谓的屏幕一代。观众看见一些杂音、错误讯号或是网络视频以前的老电视画面在屏幕上,会感觉一种极度的信息缺乏的冲击与不安感,借此得以静下心来反思自身与屏幕的关系。

记者:可以和我们分享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屏幕产生兴趣和思考的吗?

Aaajiao:其实一直对屏幕和之后的逻辑感兴趣,作品的形成差不多是这一年半的事情。

记者:人类时常被比喻成一台超级计算机,你是如何在人类与屏幕之间看出关系的呢?我们怎么走到了这一步?

Aaajiao:我会把人看作信息的节点,或者是大信息的切片,所以这样的逻辑下我们和屏幕都是信息的载体,我们等同,并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

记者:在展览中,六个作品分别为“柔软”、“反复”、“坚硬”、“纯粹”、“静止”和“闹”,对你而言,它们个别代表了什么?彼此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Aaajiao:六件作品隐喻屏幕的六种性格,彼此之间并没有明晰的关系,只是我主观选择的可以感动我的线索。

记者:这次作品中的画面和屏幕整体结合带给我的感觉比较格式和理性,甚至去除了你以往作品中有云或是水母等有机的元素,所以当我读到展览简介上说:“区别于艺术家之前的两次关于对数据本身理性研究的个展,这一次的呈现将会是一次柔软的体验”,我很好奇,它的“柔软”体验在哪里呢?

Aaajiao:柔软的体验,可能更多是从我的思路产生,并不象展览的逻辑这么严谨和理性。从视觉体验上可能和之前的作品有统一的地方,但背后的思路,出发点,有很大的区别。

记者:你觉得我们的下一代会是什么样子?

Aaajiao:成为信息的一部分,不再会讨论我和信息存在关系,融为一体。

记者:我们距离没有屏幕的世界有多远?

Aaajiao:未来,很快。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