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珺自述:一个画画的女人(图)
0条评论 2014-01-07 13:41:43 来源:腾讯文化 

严珺个照

严珺个照

认识我的朋友说,我是一个生活在城市里小公主一样自我的女人,我思考良久后,觉得小公主三个字不敢领受,自我的女人也算是形容贴切,无论是我的画或者我的生活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但我觉得,人必须在生活中找到自己,如果自己都找不到自己,那岂不是一种无比的悲哀。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若干个逈然相异而又真实存在的阶段。回忆我的美院本科,是极度自大与极端自卑充斥而交错的时光,它们在我瘦小的躯壳里此起彼伏,进而在作品中呈现出纠结矛盾与无数个疑问,又极力地想用作品表达出我的一切。研究生毕业那一年,我觉得绘画没有让我能表达想要表达的一切,反而令我感到绝望我决定放下画笔,走进婚姻,这也是我性格中的一种决绝,更是一种自省,我感受到自己的简单无知,而我又无法接受自己变成另外一个我。我如何来拯救自己,这似乎是一段纠结而迷茫的路,在深夜,我爬到城市的高空,聆听城市的声音,也许我试图在这座城市中找到真实的自己,可结果是我在城市里迷失了本来的自我。

8年后的一个中午,我走在小路上,一束阳光照在我的脸上,顿时我泪流满面。现在回想,那也许只是透过云层的一缕微光,却仿佛击穿了8年来厚厚的阴霾。在这8年中我不停地扮演着各种角色,犹如落入演不完的家庭情景剧,在千千万万个似我非我中,我丢失了那个最真实、也是最纯粹的我。于是,收拾行李去了北京,游走在各种展览与拍卖活动中,琉璃厂、798、宋庄、博物馆,希望在这些疏离或喧嚣的光影中找回真实的自己。

一天在北京饭店的门口,一场重要的拍卖正在进行,照例看完各种艺术品和奢侈品后,一时间,忽然觉得疲惫而无语,呆呆地看着人们匆匆忙忙、进进出出,我把目光转向望着门口的一颗银杏树,过客熙熙,没有谁的目光为这颗银杏而停驻,真的好美,但来来去去的人,没人看它一眼,那是怎样的美,金色的叶子,在落日的余晖下发出迷人的光。这光彩是灿烂的,却蕴藉着平静;这光彩是自在的,却充满了温暖。于是我开始画这些没人注意的小景色,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去表现她们。

一个女人去画画,和一个男人是不一样的,对整个宏大的社会和社会的现实我理解不了,也不想去理解。女人看到的是人的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经验,一滴水滴入池塘中,细微滋润的那点感觉。也许这种感觉这种细腻丢入历史的长河中很难引起关注和共鸣。它仅仅是一滴水,仅仅是那滴他人所没有注意到的小情感。如同张爱玲的悠悠自语“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

我想表达的,就是我或者是和我一样的普通的女性,在这个城市中一个敏感、多思的女人,关于人情、关于物意、关于心灵的感悟,这感悟也许是一块石头,也许是一汪水,也许是一棵树,不引人注目,但是又真实而自然地存在……

重新拿起画笔,朋友的鼓励对我是极大的支持,真心谢谢你们,画画里有多少好,只有我自己能体会到,在生活里不能有的一切,画画中皆能体会,欲望也好,激情也罢,这些都是在平静的生活中多余的东西,却能够让我在画布上尽情地表达。

在我看来,人无非两种属性,一是社会属性,一是气质属性。对于我来说,前者是我的身语,后者是我的性灵,前者是工作的角色、是母亲的职责、是需要面临的家庭问题,这些都让我必须把这一个我埋在土里,用脚磨平、踩实。而后者则是我心灵深处的一块石停在一片自在的水中。所以,我只能在画画中找到另一个我,一个在生活中多余的我,却也是自己最欢喜、最珍惜的我。

前行,哪怕是逆水之行;聆听,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喜欢做的事是什么?是画画。我一直觉得,很多人误解了喜欢的意思,因为经常有人问,你到底喜欢它什么?我觉得喜欢没有原因,没有任何原因。喜欢就是喜欢,很干净,很纯粹。如同我画画所走过的弯弯曲曲的路程,这段路走到今天,虽然外界有很多因素干扰了她的纯粹,但是喜欢的人,依然喜欢的是纯洁的她。

2013年12月6日于东山头

编辑:陈荷梅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