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2014年1月8日下午3点50分,由独立策展人王南溟策划、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担任学术主持的“连接艺术与社会的‘盲文’——李秀勤雕塑二十年”展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正式开幕。这是继“上海早期抽象:艺术史的再研究”之后又一个艺术史专题展。展览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李秀勤对当年盲人的图片记录和最近李秀勤寻找、采访这些盲人的图片和视频,盲人自己参与制作的雕塑作品展示;二是李秀勤1993年的“触觉凹凸”展览回顾;三是在一楼最大的展厅展示李秀勤最新创作的雕塑作品和大型装置作品。四是在博览馆户外草坪上展示李秀勤的盲文作品“生”。
展览现场
李秀勤是当代著名的女雕塑家,在近二十几年里她创作了大量的雕塑作品,其中“盲文”是她创作的一条主线。从1993年李秀勤创作“凹凸系列”盲文作品之后,她不断的用盲文来变幻雕塑的语言和空间关系,并转换各种各样的材料,如用盲文纸、青铜、石头、钢筋等,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凹凸”就是一些盲文的放大。同时,李秀勤的盲文作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加入了与现场的互动性。这些作品取之于盲文,也连接着盲人儿童的触觉。在1993年的个展“触觉凹凸”展览上,李秀勤邀请了一些盲人儿童,让他们从触摸被雕塑后的盲文中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当年的儿童,现在已长大成人,李秀勤最近又找到参与她1993年展览时的10个盲人中的9个(其中一个已自杀去世),艺术成为了激活这部分人群的潜能的一个方式。
策展人王南溟谈道:“1993年的‘触觉-凹凸’展只是李秀勤的新雕塑的开始,在以后的二十年间,‘盲文’题材和语言在李秀勤的作品中得到了各个角度和各种媒材上的展开,对一个中国艺术家来说,持续地做一个主题不容易,因为中国变化太快,受外界干扰也太多,从没有海外展览到有很多海外展览,从没有市场到有市场,从体制不接纳到体制跟着市场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家不停地在变换题材以适用上述的各种变化。但李秀勤的盲文类雕塑显然是从她自己的感受中呼唤出来的母题,对她来说,只有不断地呼唤它,才是她认为的自己的艺术。”
现场创作
本次展览既是一个雕塑家的二十年盲文系列的集中展示,同时也是一次公益活动。李秀勤的雕塑和展览也实现了用视觉、触觉和社会行为建筑了一个跨学科的空间。在开幕现场,雕塑家李秀勤与当年参与她个展“触觉凹凸”现已长大的其中一名盲童儿一起为现场的观众即兴创作了雕塑作品,并且通过与盲童儿互相的触摸来感觉彼此的人物特征,最终通过感知完成雕塑作品。在整个即兴创作过程中,李秀勤的手法相当娴熟,在塑形的时候力道也掌握的恰到好处,时轻时重,令现场观摩的观众为之赞叹。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4年4月15日。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