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洋子:来自心灵的力量
0条评论 2014-01-13 15:10:18 来源:艺术银行 作者:董伊林

小野洋子

小野洋子

1914年,德军在战壕里制作了一棵简易圣诞树,以庆祝节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身在利比亚巴尔迪亚沙漠中的英国年轻人面向朝阳,做了圣诞祷告;1969年,越战战场上的一位美军中士和指挥官在空置的掩护场地竖起了一棵圣诞树……这些被胶片记录下的瞬间成为战争期间人类心愿的真实写照:予我和平。1969年11月15日,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达到高潮,数十万人进行游行;就在同一年,小野洋子和约翰.列侬在阿姆斯特丹的希尔顿酒店进行了著名的反战一周行为:“床,和平”,并在圣诞节前夕,于纽约时代广场竖起了一座巨型广告牌,上面写着:“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那一年,小野洋子36岁。时隔44年,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同名展览,回顾小野洋子持续半个世纪的创作。这次展览的作品包括她的语言教学文本、雕塑、装置、电影和表演。展览现场80岁的小野洋子穿着黑色西装,戴着黑色墨镜,仍然是人们所熟悉的样子。

几乎每一次展览上都可以看到小野洋子的“许愿树”,这一次也不例外,展览上的《悉尼许愿树》(Wish Tree for Sydney)在博物馆摆放的地点直接可以看到悉尼歌剧院。“许愿树”系列最初的灵感一方面源于日本传统民俗,另一方面来源于Nutopia,这是她和约翰.列侬早年因移民问题被驱逐出美国时所建立的一个虚拟国家的名字,这个“国家”之中,人们为和平而妥协;之后他们把这个词融入到“心灵”这一概念当中,约翰.列侬去世之后,她希望进入这个“国家”的人可以更多,于是最终诞生了“许愿树”,世界各地的人将自己的心愿挂到树上。目前,悉尼的这棵桉树上已挂满愿望,就像春天满树盛开白色花朵。在这次展览结束后,洋子不会去看这些愿望,而是将它们送至冰岛的“想象和平”光塔中(Imagine Peace Tower),就像她一直以来做的那样,她相信收藏的心灵能量能够为世界带来积极的变化。

除去许愿树,《头盔-天空碎片》(Helmets - Pieces of Sky)、《平衡地带》(Balance Piece)等作品也都出现在这次展览中。但是在小野洋子作品中最著名的还是要属诞生于1964年的《切片》(Cut Piece),这一作品的视频也被摆放到了现场,录像中,她邀请观众来剪切她身上的衣服,每次剪切的大小不能超过一张明信片的尺寸,并可以将剪下来的服装碎片带走送给朋友,直到她全身赤裸。

小野洋子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作为一个很酷却又饱受责难的艺术家活跃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事实上,即使没有出现在约翰.列侬身边,她也会在艺术领域内掀起不小的波澜。在洋子的作品当中,“和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她经历过的两次重要的战争,一次是1945年的东京大轰炸,一次是持续16年的越南战争;亦有一次“战争”,是1980年约翰.列侬被杀。战争的影响至今仍在,虽然阴云已经随时间日渐散去,但是“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的标语至今仍有其警示作用,冲突不会消亡。1971年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推出单曲《圣诞快乐(战争已经结束了)》,正像歌词中所写的那样,“怀着一个理由生存,去追求崭新美好的生活”,小野洋子不断地诠释和平以及爱的含义,而这正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最重要也最艰难的部分,是来自于心灵的部分。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