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庆喜 钱云可 杭州地铁·盛话交通
1月5日,“学院内外——中国高等雕塑教育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国内重要美术院校的雕塑系老师、雕塑家和理论家会聚西子湖畔,探讨中国高等雕塑教育传承与创新。当雕塑和雕塑教育面对巨大冲击,面对全球化和高科技所产生的影响如何应对?是简单地排斥,还是去适应调整?在创作和教育中,怎么变革和面对,才能使雕塑教育与时俱进走向未来?在当今这样一个形势下,如何在雕塑教学培养既有实力,又不保守,又能包容的人才?这些都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雕塑界出现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学院走出去的状况。如广州美院有学生和当地所在地的村民一起搞公共艺术,改造村落的现象。研讨会主持人孙振华博士认为,现在一些师生主动走出学院,来到基层和社会,这种自觉性本身很值得研究,这是值得引起雕塑界的一种关注。从民国以来,有的知识分子就是深入乡村和基层偏远地区,在那里传播他们的思想,做他们的实验,这种实验精神对于中国艺术家来说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
四川美院:“贵州羊磴艺术计划”
重建生活与艺术的连续性
四川美院雕塑系主任焦兴涛跟与会者分享了他参与的“贵州羊磴艺术计划”。参与该项目的人员除了美术学系的研究生和影视动画系的研究生之外,就是雕塑系的研究生。由于项目的持续性和开放性,不断地和雕塑系的教学发生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所以纳入到此次“学院内外”的讨论中。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焦兴涛和他带领着学生来到了桐梓县羊磴镇,而且一待就是3年。焦兴涛介绍,羊磴镇位于贵州和重庆交界的地方,直线距离并不远,大概180公里,由于交通不便,开车要3个小时。“我们去做什么?说不清楚。但我们可以说清楚我们不想做什么,也许留下来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我们的原则是:不是采风,不是体验生活,不是文化扶贫,不设定既定的目标和计划,不是公益和慈善,更不是社会意义上的乡村建设。”焦兴涛对该项目的参与者有着这样的原则要求。
焦兴涛说,中国强力而高速的城市化进程,让过往存在于中国乡村几千年的道德、伦理及以此为核心的纲常,在几十年间土崩瓦解,远离资本主义文明的乡村所具有的中国文化的顽强的根性正在烟消云散。如果假定真的还有一种传统还存在,不被历史人为地斩断,他认为它更有可能作为一种日常和习俗沉淀于广大或者原生态的乡村生活点点滴滴之中,因为我们的城市生活已经被传媒传播变得视觉化和平面化。
同时,中国当代雕塑在经历了视觉化和图像化的阶段,进入了一个关注自身语言和物质本体的语言实验时期。在借助物派、贫苦艺术的语言方式之后,中国当代雕塑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的何去何从值得思考。这是焦兴涛个人对中国当代雕塑发展的判断和理解。焦兴涛的“贵州羊磴计划”也希望对雕塑这个概念做一个充分的扩展。
鲁迅美院:对于“艺术与科学”的尝试
人文视觉形态VS科学视觉形态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一直被认为是中国雕塑界出思想的一个系,1999年和2000年他们提出的后现代教学,引起了巨大反响。
如今,在鲁迅美院的雕塑系,又有着非常大胆和创造性的专业方向分类:一个叫人文视觉形态,一个叫科学视觉形态。人文视觉形态主要是具像写实为主,科学视觉形态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现代思维的能力,并学会运用科技的手段和成果。鲁迅美院雕塑系主任霍波阳表示,这样的划分是根据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的分支来划分的。他们希望人文视觉班保持雕塑系的具像写实传统,科学班更多地进行一些实验。科学形态雕塑班主要由霍波阳教授和其他一个老师来带,上的课程主要有物理交互、数字媒体、数字成型,每一届研究生有半年时间在美国学习。
霍波阳教授表示,雕塑教学上的人文与科学与人本主义哲学下的人文视觉形态和科学主义哲学下的视觉形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早在1999年的时候,他们就想把不同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门类,但当时非常困惑没有划分成功。3年前,学校鼓励改革,雕塑系就这样大胆地划分了专业方向。
鲁美本科四年级的课程有三部分,一是抽象造型基础,二是视觉物理,三是空间艺术。霍波阳教授对于“视觉物理”课程做了详细阐释。他说,“视觉物理”课程主要包括静力学与平衡、机械原理与运动、物理交互与互动。他们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提供更多一个思考的方向。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的学问,以及如何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这个课程他们请了纯粹的理工科老师来讲,因为所有跟动有关的雕塑前提必须达到个体平衡。他希望学生尝试运用静力学来做一些运动的雕塑。“机械基础与运动”课程也是由专业老师和理工科老师相结合,模式各种齿轮的传动以及运动模式。教学的难点是齿轮计算,这个把学生难坏了,因为美术的学生在数学上不怎么好,但是学生可以运用这种机械原理来做各种东西。上完这个课之后由雕塑系老师和理工科老师共同指导完成的学生的作业里,有理工科的支持,也有艺术家对它的理解。
“考虑到专业要求的特殊性,鲁美雕塑系现在招生文理科比例已经是一比一了。” 霍波阳教授说,鲁美的院长甚至有一个想法,让雕塑系变成三个专业,其中一个就是“科学”,他认为科学的前景非常广阔,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有不断的新教学内容来扩充。
中央美院:钢铁金属雕塑创作营
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把雕塑课堂搬到社会,在实践中、在开放的空间中学习,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命题。中央美院雕塑系吕品昌教授表示,这些年,中央美院尤其强调走出校门,服务于社会,与社会发生关系,尤其在材料这一块,中央美院在全国各地设置了一些创作基地,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在此次会议上,吕品昌教授主要介绍了他所带领的工作室“钢铁金属雕塑创作营”的活动。
吕品昌教授介绍,2007年在内蒙古就曾有参与过一个很好的合作项目。雕塑系学生由中央美院孙璐老师带队,花了20多天时间利用废旧钢材做了一批雕塑。这个活动是教学与创作相结合,学术与普及的结合,是雕塑走上公共空间的一种探索。在吕品昌看来,只有把学院的艺术教育和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艺术才有更好地介入社会的可能。
随着产业化的转型和发展,曾经辉煌的废墟成为了遗址,如何保护和传承工业历史,挖掘当中的文化底蕴,这个问题摆在了城市管理者和艺术者的面前,这是实践的命题,同时也是全国性的命题。2012年,吕品昌带领工作室的25个学生前往山西大同进入一家废弃工厂,面对废弃的钢材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制作。就在创作的同时,吕品昌和孙璐带领研究生完成了《新九龙壁》的创作,使传统文化和当代有了一个对话。“我们的观念是采用具有典型功能性的废旧机械,如掘进机、压缩机、推土机,为大同工业文明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机械与九条龙性质相吻合的的物件。”
吕品昌认为,这不仅是一次单纯的金属创作过程,它更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公共性活动,它形成了一个多赢的局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于教学来说,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可以直接应用于对社会的服务之上。对这个城市来说,它对地方文化的建设也是一种贡献。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通过这一个多月是意志的锻炼和考验,不管从精神上,还是体力上都是一种担当和磨炼。
中国美院:“理性”和“诗性”
国美雕塑的学术脉络
中国美院雕塑系翟庆喜教授把国美雕塑系的学术脉络归纳为“理性”和“诗性”两条线索。
理性: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注重科学、严谨的求真精神,以及系统、规范的教学体系。以李金发和程曼叔为代表的法国学院教学系统,非常严谨,以写生和严谨的造型训练课程为呈现。在雕塑系建立初期,雕塑系的教学基本上是以这样的一种法国式教育为主。教室的格局和雕塑工具都是仿效法国巴黎美院的。
诗性:主张为社会而艺术。注重情感表达和艺术想象力,与社会关系紧密,具有时代精神。代表人物是李金发、刘开渠和周轻鼎先生。李金发是个非常丰富的艺术家,他在雕塑教育中治学严谨,可是他在艺术推广和文艺创作上又是一个非常富有激情的人,所以说李金发是个复杂的、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周轻鼎先生在创作和教学上是很感性的,他所谓“热处理”是鼓励艺术创作中情感的表达和富有激情的塑造方法,他回国到艺专之后给雕塑系带来了新的教学变化,比如增添了创作和构图课,一改之前都是写生课程的教学。刘开渠先生的教学更加注重艺术和社会的关系,他的雕塑作品是最早表现社会底层百姓现实的作品。李金发还主编了《美育》杂志和校刊《阿波罗》杂志,这些刊物积极介绍和推广现代西方美术,是当时比较激进的现代刊物。除此以外,还有一位经常被忽视的第一代留学归来的雕塑家柳亚藩先生,他先后在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留学十几年,他在西方留学的第一代先师中回国最晚,所以他的作品带有明显的西方现代主义特征。
进入上世纪50年代后,“理性”和“诗性”这两种学术线索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理性”线索在以法国写生为传统的脉络在以程曼叔先生为主的教学中和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程曼叔先生的雕塑作品大多是从写生当中来,或是参考模特进行创作,过程非常严谨。“诗性”的线索在向苏联美术学习,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术创作路线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学习苏联的美术被翟庆喜教授列入到为社会而艺术的“诗性”脉络中。
1978年恢复招生之后,翟庆喜教授认为严谨的教学训练内容,以及延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雕塑创作的作品和表现主旋律创作,特别是以全国美展等官方组织的展览中获奖作品基本上可以归为“理性”的学术脉络。80年代,中国社会进行了再次思想启蒙运动,是人性的再次解放,所以这个时期表现“主旋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可以视作与当时社会没有特别大的联系,特别是在“85新潮美术”时期对现当代艺术的思考和实践。
翟庆喜教授认为,1992年“第一届青年雕塑家邀请展”使得“理性”和“诗性”这两种学术脉络汇合到一起,不能说谁影响谁,也不能说谁占主流。在1992年的邀请展是以曾成钢、龙翔、霍波阳、李向群等为代表的研究当时作品形式和材料语言的雕塑家和张克端、王强、隋建国等以表现观念为主的艺术家聚在一起的集中展示。可以说1992年是中国雕塑的分水岭,之后的中国雕塑呈现的状态和以前很不一样,从这之后的雕塑展可以看出像“第一届青年雕塑家邀请展”这样综合的展览非常少,更多的是主体性小型群展和个展。
1992年后国美雕塑系的学术脉络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状态,所谓“理性”和“诗性”的学术方向不再分明,而表现为更加复杂和综合化的倾向。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