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渐成收藏新宠 藏家需理智收藏
0条评论 2014-01-17 15:04:03 来源:广东科技报 作者:利落

山水扇面 作者:张熊(1803-1886) 尺寸:19×53厘米 题识:薇伯二兄大人雅属,子祥张熊。 钤印:子祥

山水扇面 作者:张熊(1803-1886) 尺寸:19×53厘米 题识:薇伯二兄大人雅属,子祥张熊。 钤印:子祥

桃花流水扇面 设色纸本。 尺寸:19×54厘米 款识:桂芳仁兄雅属。甲戌端阳后一日伯年任颐写于沪。 钤印:颐印(白)谦慎书道会印(朱)

桃花流水扇面 设色纸本。 尺寸:19×54厘米 款识:桂芳仁兄雅属。甲戌端阳后一日伯年任颐写于沪。 钤印:颐印(白)谦慎书道会印(朱)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制扇王国”之称。扇子,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产物。在中国历史上,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题字,或抒情达意,或赠友人留念。除了文人墨客爱用扇,大家闺秀也喜欢手持绢扇。可谓才子佳人,风度翩翩。存有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近几年来,随着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扇面越来越受收藏界的欢迎,已渐渐从当初的配角晋级为主角,并频频以主角的姿态出现在拍卖场上。

“扇”的前世今生

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以随手可取的植物叶子或动物的羽毛、兽皮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用来扇风挡雨,这便是扇子的最初模样。但古代扇子不止用于扇风,例如障扇、锥扇为障光遮阳而设,属于仪仗类礼器。其实古人扇凉之扇器种甚多,还有团扇、纨扇、羽扇等。隋以前用绫绢为扇面,隋唐后渐多纸扇。

在唐代永泰公主墓和李凤墓的壁画上,就有手执团扇的场景,新疆阿斯塔那唐墓有实物出土。团扇虽然可以泛指一切圆形的扇,但习惯上中国人却专指那些用罗、椭圆甚至那些略带圆意的“方不应矩,圆不中规”的各种形状的扇子,都可被秒为团扇。团扇上的书画创作以宋代为顶峰,南宋的团扇是北京台湾两地故宫博物院中最重要的书画珍藏品之一。

宋代画团扇蔚然成风,这与帝王的偏爱分不开。在帝王的重视下团扇画得到发展,也就一直被视为宋代绘画的缩影。由于宋人重法,所以能息心静气,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不见丝毫逞强使气。这些作品中,画家以笔塑形,据形写神,达到“形神兼备”。究其画工精妙之根源,是画家对于生活,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微细的虫草、蜗蚧,在宋人看来都无不充溢着生机,蕴涵着至真至美。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描绘,反复地品味,才能让现代作品也能像宋画一样,显露出晶莹的光泽。

折扇相传宋代时由日本经朝鲜传入,明代时普遍流行,到明代中期便盛行起来。此时纸本的文人画崛起,几乎没有一个画家不喜欢在折扇上作书画的。折扇画除了实用之外,还可以装裱成册放入镜框内观赏。而到明中期,吴门画派的勃兴促使了折扇绘画的真正兴起,他们的扇画继承元代文人画传统,技艺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明中后期,注重师法古人传统技法、笔情墨趣的松江画派在扇画上也能脱去窠臼,自成风格,画风一直延续到明末。

而团扇到了清代中后期才再度辉煌,清代折扇则延续了明代的发展趋势,在各路画家的推动下,在追求笔墨情趣的同时,将风格技巧求新求变,题材丰富多彩,合作之风盛行,并且受清代金石学复兴的影响,隶书、篆书频频出现在扇画上。现存作品主要集中在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年间。

扇面渐成收藏新宠

前不久,由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嘉树堂”藏明人扇面书画专场,在其2013年秋拍上可以说是大放光彩,甄选的40余幅明人扇面书画精品悉数成交,成交总额达2596万元。无独有偶,中国嘉德的“扇苑善緣”专场同样交出满分答卷,其中吴湖帆,周煉霞合作《红荷鸳鸯》扇面以230万元领衔该专场。毋庸置疑,在2013年中国拍卖的板块轮动中,扇画无疑是抢尽风头。

近几年来,随着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扇面小品画越来越受收藏界的欢迎,已经从当初的配角晋级为主角,频频以主角的姿态出现在拍卖场上。

在中国画门类中,历代书画家喜欢在扇面上绘画题字,或抒情达意,或赠友人留念。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就某些收藏家而言,他们收藏扇面书画,最看重的是扇面的文化附加值。所以名人扇画在各大拍卖中总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无论是其赫赫有名的创作者,还是高出估价的拍卖结果,往往会给人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名人扇面一定保值、升值。自古以来,扇画创作主要用于文人、书画家与友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往往会在画面或扇画的背面题上一些重要的信息,所以相比于普通绘画来说更具故事性与历史价值。

从该观点的合理性来说,出自名人之手的扇画自古就贵,从苏东坡“画扇断案”和“王羲之书老妪扇”等趣事说的就是这个理儿。而且,扇面尺幅小,总价较便宜,收藏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事实上,由于扇面形式特殊,创作空间有局限,材质对笔墨的吸收性差,有折痕等,导致在其上作画难度较大。这就考验艺术家驾驭笔墨、章法布局、结构安排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市场升温应理智收藏

扇画起初是依附于扇子,是扇子精美工艺的一部分。一直到宋代,扇画基本上指的是团扇绘画,而到了明代,由于折扇的流行,使得折扇绘画代替团扇绘画,成为扇画艺术的主导形式,中国折扇绘画在明清时期达到艺术鼎峰。

从目前拍卖行提供的扇面“大餐”来看,各个价格区间的扇面比比皆是。价钱对于财力殷实的买家而言并非大问题,但对于普通扇面收藏爱好者来说,数十万元的扇面可要占去自己资产的一大半,更别提百万元、千万元的扇面了,只能远观。事实上,在灿若星河的扇面艺术家中,像齐白石、唐寅、沈周、文征明、陆俨少等大家,只是其中特别耀眼的一小部分,其扇面固然因他们的名气、艺术思想等博得买家芳心,但是在此之外,由小名家、无名氏创作的值得收藏且具有审美性的扇面更为丰富,这就需要买家必须具有明心慧眼。

思想观念要摆正。真正的收藏家大体上都经历了三个过程:喜欢、感兴趣、入门,认知艺术品的文化再到深入研究,痴迷以至难以自拔。众所周知,现在市场中因收藏扇面获利颇丰的藏家,在购藏之初并非本着牟利的原则,大多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而那些成功的投资者,他们之所以获利同样摒弃了急功近利的想法,若想靠炒短线致富的,即便一时搭对了车,获得了小利,最后还会因其盲目、贪婪、违背艺术及其市场规律而受到重挫。

收藏方法要选对。对收藏扇画的新人和普通藏家来说,要降低收藏风险,获得一定投资回报,形成自己的收藏风格。有着丰富收藏经验的人大多知道,不少真藏家一生都专攻一位艺术家,比如有人就只收齐白石的作品,有人则只藏任伯年的作品。现代著名书画家和收藏家吴湖帆就重点收集清代历朝各科状元所书写的扇面,经20余年,他共收藏70余柄状元扇,形成完整系列,后来他将这些状元扇悉数捐献给苏州博物馆。著名戏剧家老舍先生生前喜欢收藏扇子,他收藏的大多是戏剧名伶如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人的书画扇,共100多柄。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