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7日至18日,由丁浠文策划的《再生产2小时》群体个展在草场地C空间这个画廊举行。展览邀请了七位80后的艺术家参展,以每个独立项目2小时呈现其艺术观念的个展方式,进行了一场群体个展。《再生产2小时》是延续《再生产I沉默》后,以观念艺术形式为内容的一次艺术活动。
艺术进入当代艺术范畴之后,艺术作品的观念性和时代性、艺术家所关注的内容和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尤为重要。《再生产2小时》由七位艺术家的独立项目组成,每个艺术家的项目持续时间2小时。《再生产2小时》希望通过艺术家完成具有观念性的作品来探讨当下80后艺术家的所想所思,并提供给艺术家一个实现其艺术思考的展示平台。同时,两天七个个展的群体个展形式也是对新的艺术展览模式和艺术活动的观念性探索。
吴犇《日记》
17号10-12点吴犇《日记》
艺术家吴犇喜欢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记录在日记中。在拿着相机游走之时,观察到居住的艺术区发生着变化,一幢幢夸张的艺术家工作室、个人美术馆在尘土飞扬中拔地而起。围城墙、建别墅、架铁网、安监控,仅在一条路上各种各样的工作室、个人美术馆就有20多个,站在高处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座“城”。每天都要经过这里的吴犇逐渐对这些建筑产生了兴趣,时常会在这些建筑的外围或是站立于建成一半的房屋中猜想他们主人的性格和样貌,猜想主人的心中是否有一个“地主梦”。而有些“梦”已经碎了,有些“梦”还继续存在着。艺术家吴犇将这一切想法记录在作品《日记》中,并且刻意在作品《日记》中使用其他建筑的介绍,如果真的存在“地主梦”,那就让这“地主梦”在作品中多一些“喜感”罢。
周全《心向往之》
17号12-14点周全《心向往之》
距离地面1米2的高度是日常中经常会出现而又常常被忽略的一条线。1米2上有什么,是电梯按钮的高度?是门把手的位置?是公交车上的购票高度?还是一个柜台的顶面?艺术家周全利用电子水平仪,在展厅中投射出一条距离地面1米2的线,然后使用毛笔蘸着清水描绘投射到墙面、物体、参观者等,一切处在1米2这条线上的物体表面。艺术家在2小时内不间断的描绘,画笔经过墙面,经过楼梯的台阶,经过展厅内的铁网,经过参观者的身体和他们手中的物品。1米2所存在的位置让人们惊讶、新奇,一个一直存在但不被察觉的视觉位置,就像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我带给人们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一样。同时,艺术家在描绘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其中,享受着描绘过程中类似绘画一般的快乐。这个艺术行为过程中,艺术家通过持续的描绘行为和由于蒸发而快速消失的线,表达了自我的个人意识和存在态度。
路子健《一个球的变红》
17号14-16点路子健《一个球的变红》
使用海绵、报纸、画稿、胶带等,艺术家路子健在朋友的帮助下制作了一个直径六十公分左右的圆球。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给球体内加“料”浇水,在球面上绘制了类似地球的图形,然后制作者和参观者们或推或踢的使球滚动起来,在球滚动的路线上还不断的加“料”和淋水,球在滚动的过程中慢慢变红。球的变红最先是由内部开始的,由内部形成一片片红斑,后在滚动的过程中粘起地面上的加“料”被逐渐染红。艺术家通过球的制作来过程表达自己对世界构成的理解,完成后的滚动行为和变红的过程传达出艺术家所看到的世界以及对所处环境的担忧和不满。
编辑:文凌佳
